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生物识别支付将成未来互联网支付发展趋势

        导读:生物识别支付将成未来互联网支付发展趋势。指纹识别支付技术是指是利用指纹认证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交费支付。

        参考《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行业研究与市场商机分析报告(2015-2020)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移动支付作为其关键环节,不可避免地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与此同时,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生物识别技术由于其认证过程所依赖的人类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可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性、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可能将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领域,加强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就研究现状而言,比较热门的用于移动支付的新型生物识别支付技术包括指纹识别、掌纹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和面部识别等。
        指纹识别支付技术是指是利用指纹认证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交费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该技术的关键是将手机终端的指纹识别模块配合相应的软件支持运用于支付过程的身份识别和认证。截至目前,已有苹果、三星和华为等厂商实现了终端指纹识别模块的集成和应用,支付宝也于2014年9月1日联合华为推出国内首个指纹支付标准并首先用于华为Mate 7手机。
        掌纹识别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较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掌纹是指手指到手腕之间的手掌表面上的各种纹线,其中很多特征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识别:如主线、皱纹、细小的纹理、脊末梢、分叉点等。掌纹所包含的信息远比一枚指纹包含的信息丰富,且掌纹的形态由遗传基因控制,同样具有终身不变的特性。相对指纹识别而言,掌纹识别是一种非侵犯性的识别方法,用户比较容易接受。同时,掌纹识别对采集设备要求不高,通常情况下,普通的手机摄像头就可以完成对掌纹的识别认证。
        声纹识别支付技术是指通过电声学仪器对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在支付场景下进行身份识别和认证。人的声音产生经过了人体语言中枢与发音器官之间复杂的生理物理过程,任何两个人的声纹图谱都有差异。与其他生物特征相比,声纹识别的应用有着天然的优势:声纹提取可在语音信息中自然完成,使用者的接受程度很高;识别过程对硬件没有特殊的要求,手机自带的麦克风即可,因此成本极低;通过与语音内容鉴别相结合可以实现远程实时验证,有效排除语音信息被盗录等情况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声纹识别算法的复杂度较低。这些优势使得声纹识别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青睐。但与此同时,声纹识别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声音易受身体状况、年龄、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麦克风、信道以及环境噪音对识别性能存在一定影响。不过,随着对声纹识别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类似的干扰和影响正在逐步被排除。专注于语音识别相关研究的科大讯飞于2013年年底就成功地将声纹识别应用于小额支付领域,后续应用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虹膜是人眼中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包含有众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虹膜识别支付技术就是利用这些具有唯一性的特征在支付场景下进行身份识别。与其他生物识别方式相比,由于虹膜携带的特征信息最为复杂,因此虹膜识别方式被认为是最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且识别认证过程不需要物理接触,更便于用户使用。但到目前为止,虹膜图像获取的设备尺寸相对较大,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上集成的难度较大,设备造价较高,应用推广仍存在一定难度。随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上述问题将逐步解决,虹膜识别支付技术由于其极高的安全特性,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部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并自动从中检测特征信息,从而进行特征识别。面部识别支付技术,就是在支付场景下应用面部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和认证的技术手段。与上述几种生物识别方式相比,面部识别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识别算法上已经相当成熟,并已有广泛应用,可以较方便地迁移到支付场景中,作为身份的识别和认证技术。报道显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已于近日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人脸识别支付系统,人脸识别准确率高达99.8%,而国外在2013年已有类似系统推出。
        由于各种新型生物识别支付技术所依赖的人体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和稳定性,且与传统认证方式相比具有极大的方便性,它们普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当前新型生物识别支付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几个问题。首先,传感器等硬件模块的尺寸和成本,成为制约部分生物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场景下广泛应用的瓶颈之一,部分识别模块如虹膜识别方式所需要的传感器和专用摄像头还无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设备。其次,在支付场景特别是大额支付的应用场景中,部分识别和认证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部分识别方式由于其读取信息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提升识别及支付系统的信息安全。例如,指纹在我国被视为一种授权凭证,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在本地存储,而不宜将其应用于远程认证。最后,部分识别方式的用户体验易用性需要进一步突破,虹膜识别和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方式由于其信息读取的特殊方式,用户体验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从技术层面加以研究。
        移动互联网金融市场对支付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生物识别支付技术由于其独特优势,必将朝着广泛商用的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各种新型生物识别支付技术已有相关应用,尤其是指纹识别支付技术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国内外相关厂商和专家学者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方式应用于移动支付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步开展,相应的技术难题将一一化解。可以预见,新型生物识别支付技术将成为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下一个着力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7月4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云智算安全论坛暨第三届“SecGo论坛”7月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承办,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智算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2025年07月07日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5月3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算力互联互通为主线,推动算力资源高效协同,助力数字经济增长。

2025年06月06日
2025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行业运行平稳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未来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2025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行业运行平稳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未来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5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小幅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加快,区域发展呈现分化态势。

2025年05月07日
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加速转型 大模型驱动新业态发展

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加速转型 大模型驱动新业态发展

5月1日,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在第二届数字政府40人论坛上发布《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发展观察报告》,指出在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人力密集型数据标注模式正加速向智能驱动型、平台化的新业态转型。

2025年05月07日
中国AI创新领跑全球!2024年中国新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占比超六成

中国AI创新领跑全球!2024年中国新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占比超六成

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会上,国家数据局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市场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并指出中国正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5月01日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