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车联网如何发展才能脱颖而出

 导读:2014年车联网如何发展才能脱颖而出。在“汽车+互联网”这一需要融合与创新的新领域,参与各方虽然都看重这一领域的前景光明,但都按照原有的行业惯性与思维来行事,以致业界热火朝天地讨论推销,用户却并不感冒。


        行业调研报告:中国联网市场发展格局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13-2017)

        车联网无疑是2013年汽车行业最火的关键词之一。

        不仅对汽车行业虎视眈眈、放言要用互联网思维对汽车行业进行革命的IT新贵们对此津津乐道,就连被IT新贵们贴上“传统守旧、反应迟缓、傲慢自大”标签的汽车企业同样对车联网趋之若鹜。用一句车企人士的话来说,现在营销不提车联网,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车是技术的、潮流的。

        尴尬的是,原本“高大上”的车联网在国内正快速沦为一些企业为自己贴金的口号,不仅概念模糊,行业的生态链和商业模式也不清晰。高举车联网旗帜的企业,都如盲人摸象般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描绘车联网的蓝图。

        在去年8月底举行的“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清华大学汽车系主任李克强发出感慨:“车联网一词热了三、四年了,成立了许多联盟,众多企业加入,但大部分企业都不赚钱,照此下去,车联网再热两、三年就发展不下去了。”

        为何会这样?很多分析探讨车联网发展的文章说得很明白,因为缺乏对用户有足够吸引力的产品。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在“汽车+互联网”这一需要融合与创新的新领域,参与各方虽然都看重这一领域的前景光明,但都按照原有的行业惯性与思维来行事,以致业界热火朝天地讨论推销,用户却并不感冒。

        国内的IT行业新贵们对车联网大唱赞歌,认为车联网将复制IT业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领域带来的颠覆与成功,却忽略了一个根本的现实,即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集大成者,汽车远比手机、电脑要复杂得多,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为严苛。用户们能够忍受手机和电脑的软件边测试、边完善,但在汽车设计的安全领域,鲜有用户愿意以身涉险。

        国内IT业人士更不愿意谈及的现实是,正如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汽车制造领域处于产业链末端一样,国内IT业同样如此。在国外IT巨头积极开展无人驾驶、Mobileye等多项智能汽车技术的探索时,国内IT业并未提出太多激动人心的车联网技术与概念。倒是有一大堆原本做导航、显示屏的企业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抓住车联网的概念往自己身上贴金,摇身一变成为高科技企业。

        对于国内整车企业而言,对于车联网这一新领域确实了解比较粗浅,大多选择“跟着国际潮流走”,前几年都认为像Onstar(美国通用汽车的车联网品牌)那样在车上装块显示屏就可以,现在则流行把手机上应用广泛的APP软件装到车载显示屏上,却忽略了这些技术背后“用户至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联网精神,依然按照传统主机厂的封闭、主导思维来应对车联网这一新事务,殊不知车联网的网络基因决定了它的发展将是没有强势主导、没有中心的,惟有开放、多行业融合才能实现突破。

        在车联网这一新领域,IT行业的理解或许远比传统汽车行业要深刻,但力有不逮的国内IT行业,目前只能开发出“花拳绣腿”般的应用,难以拿出真正让用户心动的产品,甚至连最基本的车载导航产品都难以让用户用起来得心应手。

        正像IT新贵们所指摘的,传统整车企业把多年来面对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强势地位与优越感带入车联网领域,以为自己依然可以像传统制造领域那样呼风唤雨,结果只能凸显自己在行业技术变革时的守旧封闭。

        此外,一大批想借车联网概念炒作、挣钱的短视企业,也让车联网在刚刚萌芽时不仅混乱无序,也充斥着炒作过度、说得多做得少的虚胖与泡沫。

        对于车联网这样颇具创新性的新生事物,可以预见的前景十分光明,但也应杜绝毫无底线的炒作。在这一领域,唯有真正的创新以及吸引力十足的服务和产品异彩纷呈,才能最终实现车联网所描绘的高科技汽车时代。

        当然,对所有参与这场竞赛的选手来说,只有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以创新能力和产品实力说话,才能真正将车联网做大,从而得到更丰厚的回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