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外国商品近期销售下滑互联网营销成出路,戴姆勒(Daimler)正在中国的微博网站上宣传其精灵(Smart)汽车,苹果(Apple)将提供iPhone的分期付款计划:这两个迹象都说明,在华外资零售商正在探寻新的方式,以吸引不再盲目崇拜外国产品的中国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喜欢外国商品。曾经不论是运动鞋、汽车、电视、手机、化妆品抑或是尿布,调查结果都是外国品牌占优势。不过这一状况正在逐渐改变,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愈加艰难,也促使他们更加大了在中国的营销力度,特别是互联网广告营销。
只要在中国的某条商业街上开店、就能指望稳定销售外国品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德国麦德龙(Metro)本周承认领教了这一点,该公司证实,其在上海的电子产品零售试点以失败告终。麦德龙宣布,将放弃到本十年中期在中国开设逾100家万得城(MediaMarkt)电器门店的计划。
除了这家德国最大的上市零售集团之外,还有一些知名的西方品牌未能在中国打开局面,包括百思买(BestBuy)、美国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宝(HomeDepot)以及芭比娃娃(Barbie)。即便是长期被公认为擅长开发中国市场的一些品牌——比如旗下拥有肯 德基(KFC)的百胜餐饮(YumBrands)这家中国最大的外资餐厅运营商——近期也遭遇挫折。
香港企业重组专业公司Alvarez&Marsal的罗伊森(JacquesRoizen)表示。他说,"挑战在于现实变化时会发生什么,新的现实是,不可持续的增长不再能够遮盖(外资零售企业的)种种缺陷"。
因此,各大品牌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营销力度,特别是在互联网广告上的营销。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跨过500亿量级,超过报纸广告规模;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753.1亿,较上一年增长46.8%,预计2013年网络广告将达到千亿规模,逼近电视广告的规模。
新媒体时代,奢侈品品牌营销能否有效运用预算达到不逊以往的曝光率?由于数码媒体已经步入主流,品牌会越来越倚重数字媒体的数码手段。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数码就必须成为媒体策划和采购全面整合的一部分,而不能等到预算敲定后才想起应加入数码要素。数码营销可靠性高、效果可测且直接面向受众,是除传统媒介之外另一极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奢侈品牌目前已经很难通过印刷媒体或是电视广告接触到他们所针对的消费者人群了。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被运用到奢侈品营销中。
戴姆勒(Daimler)正在中国的微博网站上宣传其精灵(Smart)汽车,苹果(Apple)将提供iPhone的分期付款计划:这两个迹象都说明,在华外资零售商正在探寻新的方式,以吸引不再盲目崇拜外国产品的中国消费者。
尽管奢侈品牌营销者和其他行业的同行相比在数字营销方面有所落后,但他们在2012年转向数字营销的速度更快;富媒体、社会化媒体、移动媒体以及视频是增长最快的领域,然而展示广告却下降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