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中国二硫化碳行业运营全景分析与市场商机预测报告》
1 国内外二硫化碳行业生产情况
1.1 国外生产情况
国外二硫化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尼、印度、泰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越南、秘鲁等国家和地区。二硫化碳设计产能67.8万t/a,实际产量约49万t/a,用户主要集中在粘胶、选矿药剂及垃圾发电等行业,市场需求总量约49万t,预计东南亚国家粘胶产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张,未来五年需求量将上升到52万~55万t。国外二硫化碳主要生产企业见表1。
表1 国外二硫化碳主要生产企业 万t/a
1958年,我国从原民主德国引进粘胶人造丝装置的同时,引进了一套年产6 000t的木炭法生产二硫化碳装置。20世纪60年代,国内自行设计了规模为6 000t的木炭法生产二硫化碳装置,在南京等地建成投产。70年代初,在成都开始了以天然气与硫为原料的非催化法生产二硫化碳的试验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攻关,实现了年产1500t的生产装置,并于1985年投入了生产。1988年,国内辽阳瑞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引进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套技术,在国内首家建成年产2.6万t的生产线。2004年,国内上海百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陆续在四川、重庆以天然气生产工艺投资建厂,其中2006年建成的重庆兴发金冠化工有限公司3.5万t/a的天然气生产线,创造了当时国内外单体天然气生产装置新的纪录。2006年至今,上海百金集团不断致力于二硫化碳产业的技术开发、探索与创新,目前单套总产能可达8万t(安徽工厂),联产总产能可达14万t(山东工厂),单产、联产、单耗、节能减排、安全管理等水平均领先于全球同行。
国内二硫化碳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山西、河北、江苏、新疆、重庆、四川、宁夏等地,全部采用天然气生产工艺,国内总产能约91.8万t(含在建),2017年实际产量约70万t。
国内天然气法二硫化碳设计产能、产量见表2。
表2 国内天然气法二硫化碳产能、产量
2.1 木炭法工艺技术
1949—2003年,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采用木炭法生产,其缺点是原料消耗大,污染严重,生产1t产品约需砍伐6t木材,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随着国内“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该工艺已逐步淘汰。
2.2 焦炭法工艺技术
该工艺由上海百金集团于2002年研发成功,并申请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焦炭法的研发成功淘汰了木炭法生产工艺,符合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导向。2008年,上海百金集团在山西文水的工厂——山西金兴华化工有限公司的总规模可达12万t/a,为国内外焦炭法生产企业规模之最。随着国家工信部《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实施,该工艺从2015年4月22日,由山西金兴华化工有限公司带头陆续淘汰,淘汰期长达一年半,淘汰过程一波三折、艰辛曲折,直至2016年底焦炭法生产企业才全面退出了历史舞台。
2.3 天然气法工艺技术
天然气法生产工艺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辽阳瑞兴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于2001年申请了新的专利技术,并于2002年实现对泰国的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内上海百金集团、辽宁瑞兴集团为代表的天然气法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二硫化碳产业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国内二硫化碳供应从依赖进口到“零进口”再到“技术装备及产品出口”的“大转折”。
3 我国二硫化碳产业的技术进步情况
3.1 二硫化碳产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一是上海百金集团自主研发的焦炭法、循环流化床法、一氧化碳低温法生产技术,填补了二硫化碳工艺的国际空白;二是实现了对印尼、印度的两次技术装备出口,开创了二硫化碳产业的历史先河;三是通过近30年的技术研发、创新与探索,我国的二硫化碳装置规模、技术水平、节能减排、安全环保水平全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尤其是在二硫化碳生产中,首次采用加氢还原尾气处理技术,使尾气二氧化硫排放优于欧盟标准。
3.2 二硫化碳产业链延伸优势已显现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二硫化碳生产企业单一生产二硫化碳产品,少数企业利用天然气法二硫化碳装置副产的高纯硫化氢为原料建有联产其它化工产品的装置。上海百金集团从2007年与湖北兴发集团合作,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二甲基亚砜生产装置,拉开了发展硫系列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序幕。二硫化碳产业链延伸方面的三点重要优势是:
原料优势:在生产二硫化碳的同时,副产大量的高质量、高纯度的硫化氢。
环保优势:主要企业硫化氢全部采用“克劳斯+加氢还原尾气处理”工艺回收硫磺,这为发展以硫化氢为原料的硫系列精细化学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技术优势:主要企业,如百金集团已建成了多套硫化氢下游产品装置。在重庆工厂建有我国规模最大的2.5万t/a二甲基亚砜生产装置(重庆兴发金冠化工有限公司)。在山东工厂建有我国规模最大的4万t/a高品质硫氢化钠生产装置(山东金典化工有限公司)。
3.3 硫系列精细化学品开发
(1)高品质不溶性硫磺。不溶性硫磺是一种橡胶工业的高级促进剂和硫化剂,是轮胎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国内的不溶性硫磺生产工艺落后、规模较小、质量不稳、污染严重,每年还需要进口大量的不溶性硫磺。目前百金集团正在实施“不溶性硫磺+超细硫磺粉”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连续法高温硫蒸汽二硫化碳急冷工艺,生产高端不溶性硫磺,替代进口并开发国外高端市场。该项目已经在江西九江选址布局。
(2)聚苯硫醚。聚苯硫醚又称聚亚苯基硫醚,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种工程塑料,具有“塑料黄金”之称。以高纯度硫化氢为原料、连续法生产聚苯硫醚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硫化锌。硫化锌可用于制白色的颜料及玻璃、发光粉、橡胶、塑料、发光油漆等。近年来国外由于环保的原因,已经使用硫化锌替代钛白粉用于涂料行业,这将大幅度开拓硫化锌广阔的新用途及需求量。以高纯度硫化氢为原料生产硫化锌市场前景较好。
4 二硫化碳行业消费情况分析
4.1 消费现状
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人造纤维、玻璃纸、化工、农药、橡胶、冶金、炼油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目前,国内最大的用途是制造粘胶短纤维,俗称人造丝,约占总量的64%左右;用于橡胶硫化促进剂约占22%左右;用于选矿药剂占8%;其余5%左右用于农药、医药、染料、石油工业方面,二硫化碳及其衍生物还应用于溶剂及萃取剂、预硫化催化剂、化学试剂等。二硫化碳是一种目前且长时间内无法替代的良好的溶剂。
(1)粘胶行业。粘胶纤维是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纤维素纤维之一。由于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可纺性优良,常与棉、毛或各种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装饰用纺织品。粘胶纤维行业可分为粘胶短丝和粘胶长丝,是二硫化碳行业最大的下游客户,其二硫化碳需求量约占二硫化碳行业总量的64%。粘胶短丝的二硫化碳消耗量约为80kg~100 kg/t二硫化碳,粘胶长丝的二硫化碳消耗量约为300 kg/t二硫化碳。总体来说近三年行业均保持盈利向好的发展态势。
粘胶行业受下游服装纺织行业的推动,产能逐年上升,尤其是在2017年底到2018年将会有约100万t的增速,其中唐山三友25万t,赛得利25万t,阜宁澳洋16万t,南京化纤16万t,阿拉尔富利达20万t。
二硫化碳作为粘胶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一方面在粘胶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支撑,同时粘胶行业的发展也促使了二硫化碳行业的积极发展。
(2)橡胶助剂行业。橡胶促进剂M广泛应用于橡胶生产领域,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橡胶助剂生产、使用及出口大国。二硫化碳为橡胶促进剂M 的主要原料之一。橡胶促进剂M的二硫化碳消耗量约为680kg/t二硫化碳。二硫化碳在其生产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橡胶助剂行业受国家安全环保影响,部分小型助剂工厂因安全环保无法达标停产。整体橡胶助剂行业供需面改善,行业标杆如阳谷华泰、山东尚舜等企业。
(3)选矿药剂行业。选矿药剂为二硫化碳行业主要下游行业之一。选矿药剂中黄药使用二硫化碳较多,黄药是一种捕收能力较强的浮选药剂,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有色金属硫化矿的混合浮选中。二硫化碳消耗量约为420 kg/t。
5 二硫化碳行业发展建议
二硫化碳市场消费处于供需平衡略有紧张状态,新改建能力20万t将会在2018年下半年陆续投产。主要集中在江苏、山西、河南等地。根据目前行业的发展情况,对行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5.1 严格执行准入条件,控制行业总体规模
严格执行准入条件,继续加大行业准入条件的执行力度,重点是消除部分地方保护思维,确保生产企业全部符合准入条件。严格执行新“环保法”、新“安全生产法”、新“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行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行业协会功能,加强行业合作;控制行业整体规模,避免不正当的恶性竞争。特别是在市场需求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控制总体规模及生产负荷,可以避免“鹬蚌相争”,实现共赢。
5.2 继续技术升级改造,节能降耗减排增效
继续技术升级改造。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生产企业,需要继续加大现有装置的技术升级改造,加大移植、引进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特别是安全、环保方面)。行业内要密切关注国家对危化品生产行业的政策要求及变化,重点做好安全设施、安全监控、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升级,全面实现“DCS+SIS”的双系统自动控制。
所有企业严格执行新的污染排放标准,对没有配套尾气处理系统或排放达不到新标准要求的企业要立即进行改造,限期达到新排放标准要求;对目前已达到新标准要求的,要提前做好相关技术准备,按“特别排放限值地域”的更高标准,提前进行升级改造;全行业企业全面实施尾气排放在线自动监控,确保尾气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继续积极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对目前综合能耗较高的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全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综合能耗再降低2.5%的目标,实现整个行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增效。
5.3 延伸相关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
全行业要开拓思维、加大创新,延伸相关产业链条,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利用副产高品质硫化氢,发展精细硫化工产品,实现二硫化碳与精细硫化工联产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具体建议是:
(1)“天然气-硫磺法”生产二硫化碳,副产大量高品质的硫化氢,是难得的精细硫化工原料,目前国内已经在加大相关领域的应用。已经规模生产的下游产品如: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硫醚、二甲基砜、蛋氨酸、巯基乙醇、硫氢化钠、硫化锌等。
(2)利用硫化氢生产最基本的有机硫化工原料:甲硫醚、甲硫醇,然后延伸其后续产业链,例如:二甲基亚砜(DNSO)、蛋氨酸、二甲基二硫(DMDS)及其下游产品如:倍硫醚、甲基磺酸、甲基磺酰氯、甲硫基丙醇、扑草净、丰索磷等。
(3)利用硫化氢生产巯基类精细硫化工产品,例如:巯基乙醇、巯基乙酸、巯基丙酸、巯基乙烷、巯基乙酸钠等巯基类精细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
(4)利用硫化氢生产金属硫化物及其下游产品,生产高纯度硫氢化钠及其下游产品。
积极开发二硫化碳的新用途,拓展应用新领域,如:二硫化碳在城市垃圾焚烧中固化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应用(如日本),努力延长二硫化碳行业的经济寿命期。
5.4 以安全环保为切入点,履行化工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安全环保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近两年中央安全环保督察的风暴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因此,二硫化碳产业“十三五”规划的核心任务必须是安全环保。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安全环保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将安全生产视作“天字号”工程,将环境保护视作“民生号”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新《安全生产法》、新《环境环保法》,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安全环保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各生产企业要本着“为企业负责,为职工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态度,认真细化、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将员工身体和心灵的“双舒适”落到实处。
5.5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发展硫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产业链越长、下游产品越多、附加值越高。为了加快推进下游新产品的开发步伐,把握当前国内发展高品质硫化工产业链的大好机遇,一是要积极考察国内外顶尖的硫化工企业,学习同行的先进技术研发模式和产业发展经验,通过“嫁接、移植、复制”的方式尽快在中国企业落地。二是要本着“海纳百川、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在硫化工产业链上进行广泛的技术、资金、信息、资源、人才、管理等合作,通过技术和资源的互补,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提升企业下游产品的数量和技术的宽度。三是加快推动自主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现有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走高端技术路线、走高端产品路线、走高端客户路线,提升国际竞争力。在研发方面,应建立国际研发中心,全方位扩展国际化业务和海外市场,提升我国硫化工产品的全球影响力。四是对于成长性较好的、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不溶性硫磺、超细硫磺粉、聚苯硫醚,行业要制定规划、明确方案,全面加快项目进度,从技术定位、设计定位、实施定位、营销定位上立足国际水平,开发新产品是保障竞争优势的关键。
5.6 严格行业监管,保持行业的高标准运行
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通过法律法规和严格统一的产业发展政策严格监管,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对所有二硫化碳企业的生产安全、设备安全进行严格检查,严禁压力容器、管道、电气、仪表等特种设备的超期服役和带病运行,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停产整改。二是,全面加强二硫化碳企业尾气排放的在线监控,一旦发现违规排放,责令关停整改。三是,严格执行统一的二硫化碳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产品抽检、巡检及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杜绝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使二硫化碳产品真正禁得起融入全球供应链的考验。
5.7 推进“互联网+”行动,实现生产体系的信息化管理
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二硫化碳产业经营管理已经带来了强大的挑战,天然气法二硫化碳生产工艺本身具备实施信息技术的优势,尤其在DCS控制的智能化生产和全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方面应加大力度。在二硫化碳行业全面推进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应用成果,贯穿运营管理全过程,构建面向生产管控,供应链与物流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统一协同的业务运行平台,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和集成化水平,以业务运行平台为基础,一方面以物流网技术为核心试点数字化现场,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感知、远程控制和生产数据的实时收集传送;另一方面,围绕生产运行控制、供应链优化、节能减排、安全环保、资产管理、辅助决策等重点生产领域、全面实施可视化、数字化、模型化和智能化等重点应用,全面提升二硫化碳生产企业的感知、预测和分析优化能力。
5.8 完善行业信息交流平台,规范行业经营秩序
要继续发挥好行业分会的组织和协调功能,定期举行行业会议及一些互相学习交流乃至监督检查的现场活动,完善行业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内部交流,真正提升整个行业的内控管理水平。对国家政策、法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应由行业分会向各企业及时传达,组织行业内部学习领悟,深度剖析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鼓励各企业积极参予,献言荐策,把对行业发展有益的建议通过分会向政府各级部门反映,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此外,通过分会搭建的信息交流平台,不断完善行业良性经营秩序,共同抵制不正当竞争的商业行为。
资料来源:统计局,观研天下XLF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