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化肥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研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17年化肥市场整体走势较好,特别是在用肥淡季的四季度走出了一波较强的上涨行情。今年行情将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将左右化肥市场的走向?
2017年,化肥市场在本属于用肥淡季的四季度走出了一波较强的上涨行情。尿素是2017年走势最强的品种,在接近年末时,由于受到天然气供应紧张、气头尿素装置大面积停车等因素影响,价格出现飙涨,周涨幅超过200元(吨价,下同),到12月下旬时,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主流出厂报价已跃至2000元以上,创出近4年来价格新高。其他品种与年初相比,也多以上涨为主。
随着2017年年末化肥价格的上涨,预测2018年化肥价格就将处在高位,同时由于惯性作用及市场对春耕用肥的期待,不排除一季度价格继续走高。由于成本上涨及受整体经济大环境好转、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影响,2018年化肥价格预计将比2017年上涨100~300元。
哪些因素将左右化肥市场的走向?
环保因素影响生产
以前是产能对化肥产量影响大,现在是环保因素对化肥产量影响大。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2018年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2018年环保不会放松,对化肥市场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显现。
除此之外,2018年开始正式实施环保税,必将对化肥市场产生影响。2018年1月1日开始《环境保护税法》施行,排污收费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环境保护正式由费改税,更具严肃性和规范性。《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大气污染物征收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具体到各省份之间有差异,山西的征收标准为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8元,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2.1元;湖南的征收标准为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2.4元,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3元;而京冀则选用上限。征收标准的不同导致各地肥企之间成本存在差异。
市场需求有所下降
2018年化肥需求将有所下降,局部市场降幅可能超过5%。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随着化肥零增长战略的实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作物生长需要多少化肥,就施多少化肥,避免浪费。测土配方施肥能提高化肥利用率3%~5%,每亩地减少化肥用量5~10斤,农民亩节本增效20元以上。据农业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据测算,化肥利用率提高2.6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尿素用量130万吨(实物量),农民减少生产投入约26亿元。二是有机肥替代。2017年2月10日,农业部下发《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到2020年,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2017年,这项工作还处在示范阶段,2018年推广范围将会大幅增加。替代方案中,重点涉及四个作物品种,分别为柑橘、苹果、茶叶、设施蔬菜,这些品种的化肥用量将会下降。三是农产品价格不高,影响农民积极性,种田收益远不如打工等其他收益,有些地方撂荒现象可能会增多。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10月25日发布通知,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这是自建立保护价制度以来首次出现小麦保护价下调。而早在2015年,早稻的最低保护价就出现下调。但现在玉米价格有所走高,这对2018年化肥市场又有些利好,可以减少小麦、稻谷最低保护价下调对市场的冲击。
化肥出口面临冲击
2017年是我国化肥关税下调幅度最大的一年,氮肥和磷肥均变为零关税,但这并没有阻挡我国化肥出口的下滑。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2017我国共出口各种肥料2548万吨,同比下降8.9%;累计出口金额61.8亿美元,同比下降7.1%。其中出口化肥2416万吨,同比下降9.7%;累计出口金额60.5亿美元,同比下降7.4%。这是继2016年后连续第二年化肥出口量出现下降,2016年的下降幅度更大,达22.5%,2017年的降幅有所减缓。
从各肥种的具体出口情况看,肥种之间参差不齐,差异很大。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重钙、钙镁磷肥、氮磷二元肥等是2017年出口较好的品种,增幅都在15%以上。但尿素、硫酸钾、硝酸铵等肥种的出口情况较差。尿素多年来在我国化肥中出口排名靠前,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出口量都超过了1300万吨,但2017年仅出口465.6万吨,同比下降47.5%,出口排名跌至第三位。2017年我国共出口硫酸钾1.4万吨,同比下降47.8%,主要原因是关税较高,抑制了硫酸钾的出口。2017年氮肥和磷肥产品出口都降为零关税,但硫酸钾和氯化钾出口关税仍维持600元/吨不变,企业难以出口。
2018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着三大不利因素:
一是政策利好有限。2017年化肥零关税这么大的利好情况下,化肥出口量还是出现下降。2018年最大的利好是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大幅下调,由此前按20%从价征收关税改为100元/吨从量征收关税,但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是个出口小肥种,2017年仅出口4万多吨,2018年即使出口增加到100万吨,对整体化肥出口的作用还是很有限。
二是市场竞争力下降。以前我国化肥享有电价、天然气价格、增值税、铁路运价等诸多优惠政策,降低了化肥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近年来随着优惠政策的取消,再加之国际低成本化肥产能的兴建,我国化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这在尿素表现最为明显。现在我国的尿素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一大截,出口越来越困难。随着页岩气的大力开发,美国尿素也进入了大发展阶段,美国有可能由以前的尿素进口大国变为出口国。借助磷资源优势,摩洛哥磷酸盐集团的产能在不断扩张,从2020年到2027年,该集团计划平均每年增加100万吨颗粒磷肥产能,最终产能达到2300万~2500万吨。印度是我国化肥的一个重要出口国,但现在该国也在大力发展化肥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可实现尿素生产的自给自足。2018年我国尿素出口不仅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可能还会面临进口问题。如果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50美元以上,尿素进口就变得有可能。最有可能进口的地方在华南地区,由于无法同北方尿素竞争,目前长江以南的尿素厂家大幅减少,华南市场有很大的尿素缺口。
三是人民币升值不利出口。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1月25日美元兑人民币报6.3270,而在2016年年底时这一数据是6.9666,大幅调升6396个基点,升幅达10%。人民币升值对化肥出口不利。以磷酸二铵出口价400美元为例,在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6.8时,相当于出口价为2720元;当人民币升值到6.3时,出口价仅为2520元,一下子就减少了200元;如果继续升值到6.0,相当于出口价要减少320元。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对出口越不利。总体看,人民币升值也会是导致2018年我国化肥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的另一个因素。
化肥价格相对高位
2018年化肥价格将处在相对高位,预计将是2016年以来的最高价。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宏观经济回升好于预期,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化肥作为大宗商品中的一员,价格上行也很自然;二是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化肥生产成本上升;三是化肥去产能取得一定成效,供需矛盾不如以前突出。
据氮肥协会调查,2017年10月份氮肥主产区氮肥企业无烟煤到厂价1120~1300元/吨,同比涨幅达37%~62%;气化用烟煤到厂价820元/吨,同比涨幅达37%;燃料煤价格690~735元/吨,涨幅13%~15%。无烟煤不仅价格上涨,供应也十分紧张,部分企业由于买不到煤而减产。
2018年煤炭价格又将走势如何呢?据中金公司预测,随着煤炭产量进一步释放以及先进产能的逐步投放,预计2018年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将得到有效缓解,煤价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2017年秦皇岛动力煤(5500大卡)全年均价640元/吨,较2016年均价上涨34%。供暖季中煤炭需求仍有一定支撑,2018年一季度后煤价下行压力将显著增加,预计2018年煤价走势将前高后低,秦皇岛动力煤(5500大卡)均价580元/吨,较2017年下降9%。虽然2018年的煤价较2017年有所降低,但仍居于高价区间,对化肥价格支撑较涨。
此外,今年各肥种之间走势将存差异。综观近几年化肥市场走势,每年都会出一到几个走势较强的品种,但每年基本不重样。2017年尿素价格涨幅已大,并且过于疯狂,2018年继续大涨的可能性不大。相比于其他品种而言,目前氯化钾价格涨幅偏小,性价比最高,如果国际钾肥价格走强、大合同价出现上涨,2018年氯化钾价格或许将有较好的表现机会。
资料来源:统计局,观研天下XLF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