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科技研发力量凸显 化肥业步入转型关键期

  日前,农业部2016年秋冬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指出,化肥要合理、正确使用,提高利用率。中国农业科学院数据显示,肥料对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率为45%-50%,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化肥产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传统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各种问题。对此,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赵秉强表示,传统化肥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质量替代数量是中国化肥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

  政策指导大力推进创新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化肥产业现阶段呈现使用量过大且增速过快的状况不容忽视。一方面,我国化肥施用量快速增长,增速高于粮食产量增速。1980年至今,我国化肥施用量增长了4.5倍,同期我国粮食产量仅增长了82.8%,化肥施用量的增速却远远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速。农用化肥施用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化肥过度施用的情况。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

  在此背景下,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曾表示,农业部出台并施行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对于化肥行业而言,将是一次全面的革新。

  对于上述政策,在行业层面对零增长计划整体看好。相关公司对此也给出肯定的答复。金正大集团主营复合、有机肥料,董事长万连步表示,随着零增长计划正式出台,意味着市场门槛更高,环保日趋严格。虽然部分传统中小型肥料厂商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但这将利好行业龙头。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政策有利行业后续发展。零增长是总体上对用药水平的一个总量控制,用药情况将会出现结构性的调整,即从目前的高毒低效的产品向未来高效低毒的产品转变,而这会提高未来农药的用药价值。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处长王胜民对此指出,政府调整政策,化肥相关企业要学会应对与自我调整。变革环境下,机遇远远大于挑战。零增长计划将促进化肥行业的整合,产品结构也会因此改变,将带来整个产业的升级。如此,化肥减量不但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而且会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化肥产业亟待转型

  针对我国目前大面积耕地肥力下降的问题,政府希望通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来恢复耕地的肥力,是国家大土壤治理战略在农业领域的方向。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衍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5年化肥用量增速为0.4%,这是史上首次低于1%。实现了初期目标,为零增长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市场层面增速的降低也显示了今后化肥需求增长速度将逐渐转向放缓,更加凸显了传统化肥产业产能过剩。各种问题也更加直观,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结构与服务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政策在引导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之前的红利在逐渐取消。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表示,2015年2月起,化肥铁路运价取消优惠政策,4月起,中小化肥电价平均每度上调0.10元,直接导致了尿素成本上涨约115元/吨。除此之外,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使生产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相当一批企业经营可能会陷入困境。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表示,行业转型势在必行。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推动化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并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推动产品结构及质量升级且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我国化肥行业由大变强。

  银河证券一位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以及环保能耗压力不断加大背景下,政府要求新型肥料施用量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这将使市场需求量减质增,价格也会随之上浮。化肥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将直接利好新型肥料、复合肥等生产企业及其流通企业,提前实现革新的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将占据制高点。

  科技研发促进产业升级

  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指出,化肥产业将减量、提质、增效、环保。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5.2%、36.6%,分别比2013年提高2.2、1.6个百分点。肥料的科技含量增长就是最直接的原因。去掉的产能将以各种新型肥料替代,科技、研发将是必由之路。服务方面,科技含量也很重要。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农技知识等服务都需科技研发大力支持。

  而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我国化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推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我国化肥行业由大变强。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研发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先进性是提升行业地位的基础。在传统肥料产能过剩、新型肥料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注重科技研发创新,促使企业向节能环保产品多样化发展,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才是正确出路。

  上述负责人介绍,心连心公司成功研发出了控释尿素高新产品,同时还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郑州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中国农科院心连心土肥研究站”,在实现现有生产系统技术升级的同时,注重行业突破性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了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公司成功地实现了技术转型。

  在加快自身科研以加快转型的同时,一些大型企业开始以资本并购形式布局新型化肥产业以及海外市场。截至目前,2016年度最大的该类型并购当属金正大集团出资1.1亿欧元收购德国康朴公司。资料显示,金正大是中国最大的新型肥料企业,而康朴公司是欧洲公认的最高端园艺类肥料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位居欧洲第一。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表示,此次收购就是要把欧洲先进的技术引进中国,提升化肥利用率。借助其渠道、品牌和服务体系,完成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度我国氢氟碳化物生产配额增发 预计未来两年行业供给将增加

2024年度我国氢氟碳化物生产配额增发 预计未来两年行业供给将增加

9月30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官网发布最新《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生产配额调整(含增发)的公示》。

2024年10月09日
洛阳石化和湖南石化两个百万吨乙烯项目均有新进展

洛阳石化和湖南石化两个百万吨乙烯项目均有新进展

近日,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和岳阳地区(湖南石化)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均有新进展。

2024年09月25日
2024年上半年磷化工板块景气度持续攀升 多家上市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2024年上半年磷化工板块景气度持续攀升 多家上市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其中,在磷化工产业重要下游产品磷肥领域,磷酸一铵价格自2023年7月份最低点2616.67元/吨持续上涨。此外,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磷化工公司积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磷化工产业逐步向高质量、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

2024年07月24日
欧盟对中国钛白粉征收最高39.7%临时关税 龙佰集团、中核钛白等多家企业上加征名单

欧盟对中国钛白粉征收最高39.7%临时关税 龙佰集团、中核钛白等多家企业上加征名单

而该消息一出,引发钛白粉行业广泛关注。在2023年由于海外钛白粉工厂接连关停,我国钛白粉出口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钛白粉累计出口约164.18万吨,同比增长16.75%,增加约23.56万吨,钛白粉出口量再创新高,出口前三名国家为印度、巴西、土耳其。2023年1-12月出口均价2191.36美

2024年06月21日
我国塑料制品工业技术持续升级 行业抗跌性变强

我国塑料制品工业技术持续升级 行业抗跌性变强

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工业等用品的统称,包括以塑料为原料的注塑、吸塑等所有工艺的制品。塑料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属于充分竞争市场 集中度不断提升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属于充分竞争市场 集中度不断提升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进入壁垒不高,中小企业数量较多且行业集中度低,属于充分竞争市场。据统计,目前国内规模以上塑料管道企业数量在3000家以上,其中年产能1万吨以上的企业约300家,仅有20家以上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年产能超过1万吨的公司不超过10%。

2024年03月04日
2023年我国苯酚产能增长率超50%  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处于收窄

2023年我国苯酚产能增长率超50% 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处于收窄

苯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OH,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作消毒剂,用于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治疗,同时,其本身也能作溶剂。

2024年02月29日
下游汽车、船舶等市场发展推动我国工业涂料产需双增  2023年其出口量同比增长19.6%

下游汽车、船舶等市场发展推动我国工业涂料产需双增 2023年其出口量同比增长19.6%

涂料按应用的不同可分为建筑涂料、工业涂料、通用涂料及辅助材料,其中工业涂料主要有可分为工业防护涂料、车用涂料、工业木器涂料、粉末涂料等,在2021年我国工业防护涂料产量便达到了1013.37万吨,占整个工业涂料产量的比重为58.84%。

2024年02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