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占到全球的70%,而且几乎所有的化纤品种在中国都有生产,尤其是在常规领域,高性能和差别化实际上中国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虽然在有些品种的水平上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是的,中国化纤目前在全球就处于这样的位置。在此情形下,“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扛起科技创新的大旗,引领全球化纤业的发展。”在9月7日于福建福州召开的第22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如是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表示,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化纤工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产业增长与发展的联动性突出,全球化纤工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发展诉求。作为国际化纤领域的一项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性例会,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旨在为全球化纤工业的共同发展谋划思路和出路,分享中国和世界化纤工业在发展、科技和市场等方面的前景分析和研究成果,带动并推进整个纺织化纤产业链共同发展。
用产业联盟构筑产业创新支撑链
就像华为进入无人区一样,在不少领域失去了模仿对象的中国化纤,一方面需要向先进国家继续学习和借鉴,但不少时候,“如果我们不去扛起科技创新的大旗,就有可能拖累全球化纤的进步。”端小平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使命感,中国化纤这几年一直在积极探索承接这种责任的方式,其中,化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即是一种能调动全产业链各方力量进行集成创新的高效率的合作模式。该联盟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牵头,于2008年组建,是科技部首批36个试点联盟之一。联盟由行业中的主要大型企业和有特点的差别化企业、大学和研究单位组成。成立之初联盟只有24个成员单位,如今,根据需要,成员单位增至44个,涵盖了整个产业链上的主要企业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表示,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对于化纤联盟的重点研究项目的突破有着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创新来协同共赢。
“十二五”期间,化纤联盟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优先启动项目“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取得优异成绩,广领赞誉,形成了从聚合、纺丝、织造、染整、面料、服装生产的完整技术创新链。作为“十三五”元年的2016年,联盟在协同创新上又展开了大量工作:第一,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中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承担了中石化委托“超仿棉应用技术开发”项目;组织上海聚友化工、江苏华亚化纤有限公司、浙江盛元化纤有限公司、浙江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聚醋酷化废水中乙醛和乙二醇回收技术应用”项目等,这些项目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活动,组织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仪征化纤、鲁泰集团、铜牛集团完成了“超仿棉聚酯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在各项目单位的配合下,借助项目之力,从超仿棉的生产工艺开发到后道产品的开发及市场推广,联盟组织成员单位积极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项目研究成果对生产企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具有促进作用。第三,联盟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开展标准研究、修订、制定工作,如《阻燃涤纶低弹丝》、《阻燃涤纶预取向丝》等。
据联盟秘书长程学忠介绍,联盟在借鉴“十二五”期间攻关超仿棉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化纤联盟根据化纤“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指南,凝练了“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及其应用技术”、“高品质阻燃聚酯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等九个项目,这九个项目也将作为化纤联盟在“十三五”期间开展的科技创新项目。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化纤联盟副理事长李鑫指出,“十三五”期间,化纤联盟将在三个创新方向开展工作:一是化纤柔性化高效制备,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为主体,构建柔性化高效制备的工艺装备控制系统的验证平台,形成化纤柔性化高效制备的技术支撑以及标准体系的建立;二是高品质功能性纤维的制备,加大以阻燃纤维等为代表的、用量比较大的功能性纤维以及差别化纤维的研究及应用;三是生物基纺织材料研究,加快促进生物基纺织材料进入快速成长期,从原料到产品应用的各个环节都谋划好,让生产企业受益。
重点创新项目带动行业基础研究
国际化纤会议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正式启动,这是化纤联盟“十三五”期间的九大重点项目之一。
什么叫原液着色?简单说就是免除后道的印染,直接在纺纱过程中添加色母粒使纱线成为有色纤维的技术,它颠覆了传统的染色工艺,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和污染。同时,工艺的灵活性为市场提供了更广的色谱,也就是色彩更丰富,用此类纤维制成的面料着色均匀,避免了常规染色工艺易产生的色差、色斑、色花等染色缺陷。广东新会美达锦纶就是这样一家生产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的杰出企业,因为是色织纤维(也即原液着色纤维),无需染色,省略了污染最严重的染色及大部分整理工序,生产流程更短,大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和COD的排放,并且在用水、污水排放及能耗上可减少80%~90%。
为争取到这一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化纤联盟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曾多次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各环节优势单位进行技术研讨,并共同申报。启动会上,项目负责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金剑研究员对项目的研究目的、任务、目标及项目设置等作了明确分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际华3543等18家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后期组织管理方案等。
据悉,该项目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了研究聚酯、聚酰胺原液着色纤维聚合、纺丝动力学与色彩变化机理;研究高比例、多元组分添加与高效均匀分散技术,高效色母粒、色浆制备技术,色母粒或色浆、功能组分协同控制及纤维制备技术,纺丝、整理工艺技术及专用助剂;建立原液着色纤维制备与应用数据库和标准规范,目标是形成工艺、装备与控制系统的中试验证平台,实现原液着色纤维制备与产业链应用示范。
蒋士成、端小平、李鑫等专家领导一致认为,“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项目符合化纤行业环保及清洁化生产的现状,其研究内容针对原液着色纤维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发投入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另一方面是指对行业基础研究的投入,不仅是资金,还包括研发力量的投入,”端小平说,“对院校、科研机构的投入,也需要产业的支持。其中也包括对全球研发机构的投入。这样的投入是需要我们协会这样的桥梁来实现的。中国的产业规模已经这么大了,进行产业基础的投入是义务。”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