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中国环氧氯丙烷行业竞争态势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2-2016)
中国硫酸钾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2-2016)
导读:退出产能方面,2011年退出市场的烧碱装置能力为108.2万t/a,其中九成以上为技改或退出市场的隔膜碱装置。在新扩建产能增加的同时,以产能置换方式淘汰相对落后的隔膜碱生产装置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仍在继续。
2011年国内烧碱价格明显好于往年同期,主要受国内外市场客观因素影响较多。其中,上半年我国烧碱市场受国际市场供应格局的变化,产品销售中心有所转移。而下半年,又受到PVC、液氯市场行情低迷的牵制,生产装置负荷偏低,市场货源供应量的减少进一步推动了烧碱行情的上行。致使全年国内烧碱市场行情提振明显。在攀至历史高位的烧碱价格带动下,“以碱补氯”的盈利模式凸显,氯碱行业传统的“碱氯平衡”问题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氯碱行业不断提高的综合盈利水平似乎增加了业界对市场向好的信心。
1产业规模增长“有进有出”
截至2011年底,国内烧碱产能共计3412万t/a。其中,离子膜法产能3035万t/a,占总产能比例接近90%。隔膜法装置能力为377万t/a,占国内总产能比例继续减少。从统计的2011年国内新增来看,新增烧碱产能(全部为离子膜法生产装置)为499.2万t/a。年内,在烧碱价格高位、市场整体运行状况较好的带动下,烧碱产能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近年来扩张速度较快的西北地区,由于当地氯碱装置多以“烧碱—PVC”的配套方式为主,2011年聚氯乙烯价格低位,“以碱补氯”造成企业盈利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综合考虑碱氯产品的盈利能力,该地区产能增长速度略有减慢。
退出产能方面,2011年退出市场的烧碱装置能力为108.2万t/a,其中九成以上为技改或退出市场的隔膜碱装置。在新扩建产能增加的同时,以产能置换方式淘汰相对落后的隔膜碱生产装置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仍在继续。
2国家调控政策导向愈发明晰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年的政策导向继续体现了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延续性。与之相应,包括产能调控、电力、金融、信贷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的落实和完善也在逐步推进。
发改委于4月27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则进一步从装置规模、生产技术等方面对氯碱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中,将新建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30万t/a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新建纯碱、烧碱、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列为限制类。要求在2015年底以前淘汰类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2015年底前淘汰高汞催化剂和使用高汞催化剂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
2011年,节能减排政策、电力电价政策的施行对氯碱行业的影响较为直接。但长远来看,在“十二五”第一年释放出的政策引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逐渐确立以及愈发严格、苛刻的环境保护措施均将在对氯碱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原料价格持涨,行业步入“高成本”时代
以供应华北、东北地区的海盐及供应华东、华中地区的井矿盐的出厂价格走势来看,在煤炭价格高升及人力成本上涨的推动下,原盐市场价格持续上行。并且原盐企业整体出货顺畅,库存量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市场价格攀升后保持高位盘整态势。
近几年,煤炭、电价、原盐及电石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氯碱企业成本的直线上升,挤压国内氯碱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另一方面,高成本时代,给中国氯碱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必将促使氯碱行业的整体格局发生变化。
4生产企业微利
经营从全年氯碱行业主要产品运行情况来看,烧碱产品价格居于高位,保持了较好的运营态势,液氯、PVC则自二、三季度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并在此后长期处于低位。依靠烧碱产品的盈利弥补“氯”的亏损,“以碱补氯”的经营模式在2011年氯碱企业中较为普遍。进入2012年,PVC、液氯价格持续低迷,“以碱补氯”的优势凸显,但大多数氯碱企业进入了亏损状态。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