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2008年我国专用车行业大起大落,全行业产销情况如何?在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企业状况如何?
王焕民:尽管2008年受外部因素影响我国专用车行业起伏较大,但总体上看还是在发展。2008年我国专用车产销量约在90万辆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10%,还算不错。
具体到企业,情况有很大不同。那些产量大、产品适应面广的普通半挂车、厢式车、自卸车等“大路货”专用车的企业,受影响比较大,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那些生产单一品种、高附加值产品的专用车企业生产状况比较平稳,受影响不大。这与我们预测的作业类专用车受国民经济影响不大的走势比较吻合。
《中国汽车报》:业内对今年市场前景较悲观,你认为今年专用车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焕民:虽然今年全球经济环境不佳,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但专用车行业还是面临很多发展机遇。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地方用于拉动内需的投资陆续到位,各地不停地上项目。再加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专用车行业将在较长时间内明显受益。
从全年来看,一季度市场难有起色,估计到二季度末期和第三季度,市场将出现较大反弹。今年专用车产销量将与去年大体持平,即使下滑也不会降很多,总体来说比较乐观。
专用车企业面临的挑战除了宏观经济层面外,还将面临政策、法规层面的问题。首先,今年年底,上海等城市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专用车企业需要上新产品公告来满足市场需求。其次,从今年年初开始,专用车行业准入管理规则等多项涉及专用车行业的政策、法规出台或将要出台,政府对专用车行业的管理力度在加大,如何面对和适应这些政策、法规,很多专用车企业心中没数,中小企业会面临很大问题。
《中国汽车报》:从长远来看,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以及政策上的变化,对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王焕民:这次经济危机以及政策上的变化,对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发展以及竞争格局产生影响是肯定的。规模小、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低、没有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很可能会被淘汰。实力雄厚的企业会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实力会更强。比如,中航集团正在加紧专用车业务的布局,去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兼并重组,势头非常猛。这样的大集团进入专用车行业,肯定会使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或者被兼并重组,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专用车行业规划的目标。
《中国汽车报》:今年将有针对专用车行业的一系列法规、管理政策出台,这些政策和法规对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王焕民:这也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最近很多企业负责人问我,目前形势下,政策、法规是否会对专用车企业有不利影响?我认为,专用车行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是不会变的。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法规对行业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但从目前情况看,行业内一些深层次、长期积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一些行业的潜规则与新政策、法规将会产生冲突。另外,企业比较担心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公开、不透明、不公正的问题。企业的担心不无道理,短时间内彻底消除这些问题难度比较大。
我甚至认为,今年专用车行业面临的管理方面问题可能更多。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反倒是次要的。
企业曾寄希望于大部制改革,但现在看来,多头管理这个老问题依然存在,对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不可能通过标准法规的完善来解决。比如低平板车、超限车界定问题,冷藏保温车质量利用系数问题等,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只从公告管理环节来解决是不行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停地对公告内产品进行清理整顿,给企业造成很大负担。
《中国汽车报》:在危机面前,不同企业有不同反应,你对专用车企业有哪些建议?
王焕民:我对专用车企业有两个忠告。一是在目前外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应该苦练内功,提高管理水平,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人才培训,为下一个发展高峰做准备。
二是要正视专用车企业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不要贪大求全,盲目扩张。我国专用车企业首先要做强,其次才是做大,做大也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
据我所知,现在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酝酿建专用车生产基地。这些地方政府不考虑本地客观条件,先圈地、投资建厂房,再招商引资。我认为这种“筑巢引凤”的做法不可取,希望这些地方政府能认清形势,不要盲目上专用车项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