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迈入制药装备生产大国行列。目前,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已达800余家,年产值约150亿元。生产的产品包括八大类:原料药机械及设备、制剂机械、药品包装机械、制药用水设备、药用粉碎机械、饮片机械、药物检测设备和其他制药设备。 但是,我国制药装备在做大的同时并未做强,与国际制药装备强国差距甚远。尤其是在制药企业GMP认证完成后,产能过剩与市场迅速萎缩使得制药装备行业面临“严冬”期。 落后国际水平10年 我国制药装备工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底子薄,前期发展速度缓慢。直到1978年,生产制药装备的厂家还不足10家。即使到了1985年,此类企业也不到30家,且均为小企业,只能生产国际上20世纪50年代水平的约300个品种规格的制药装备。 改革开放为我国制药装备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上世纪末,制药企业大规模进行GMP认证的产业升级时,制药装备行业呈现“井喷”状态。目前,品种规格超过3000种,不仅为我国6000多家中、西制药厂,数千家保健品企业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供了大量的装备,而且还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我国制药装备行业高速发展并不能掩盖其缺陷。不可否认,我国制药装备在质量和技术上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不少企业的技术水平基本仍处于仿制、改进及组合阶段,没有达到创新或超过世界同类产品的水平。现阶段,我国制药装备同国外制药装备水平相比,整体上要差10年以上。 尽管有些国产制药装备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是自主研发的高技术产品仍然很少。部分制药装备企业竞相压价,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制药装备行业甚至出现了零首付、使用后再付、低于成本价销售等恶性竞争情况,产品利润低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更无力投入技术开发与创新,对企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健康发展不利。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低档配置,出现了不能确保整机质量和售后服务差等弊端。 后GMP时代亟待“解困” 有关专家认为,在GMP认证后,国内制药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了,但素质、生产能力和水平、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对制药装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毫无疑问,国内制药装备行业在后GMP时代的今天,仍有不少问题困扰着行业的发展。今年6月下旬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制药原料暨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材料中国展中,就出现了难觅中国企业身影的尴尬局面,国内许多优秀制药企业宁肯花高价引进国外设备。很显然,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水平不高、低价低水平竞争必将影响到出口信誉,拖住了我国向制药装备强国迈进的步伐。为此,行家认为: 为促进制药装备行业健康发展,制药装备行业应引入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这是规范制药装备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实行制药装备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保证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质量的基本条件,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需要。 ——必须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面对低水平重复、利润摊薄,由药厂GMP强制认证催熟的制药装备行业今后该如何健康发展,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目前,国产制药设备质量难以跟上制药企业的需求,行业标准明显滞后于GMP,而要做到优胜劣汰,就必须加强对制药设备的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从而促进制药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 ——必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目前,制药装备市场竞争空前惨烈,部分制药装备企业为了分得“一杯羹”,不惜采用一些有悖公平竞争原则的销售手段,使市场陷入越来越深的低价竞争误区。这样的竞争带来的结果是,企业利润低下,资金周转困难,更无力投入技术开发与创新,使产品能级难以提高。因此,有必要对整个行业实行宏观调控,促使市场步入良性竞争的轨道。 ——必须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由于国产制药装备缺乏应有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大力气开发的新产品很快被其他企业仿制,研发投入无法获得回报。这对于习惯仿制的我国制药装备企业来说,就更少会投入较多的资金去冒市场风险。因此,国内制药装备企业唯有纷纷亮出仿制大旗,由此形成产品价格一路走低,出现恶性循环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市场难做,近年来,我国制药机装备企业就纷纷开发国际市场,出口量大幅上升。但是,以仿制为主的“中国造”,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不受欢迎,国产制药装备出口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也就意味着与国际主流市场无缘,也就难以成为制药装备生产强国。所以,要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还必须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在这方面,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十分关键。 ——必须加强售后服务工作 按照我国GMP的要求,制药装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有与生产相适应的设备能力和最经济、合理、安全的生产运行;有满足制药工艺所要求的完善功能及多种适应性;能保证药品加工中品质的一致性;易于操作和维修;各种接口符合协调、配套、组合的要求等。 如今,制药装备的用户关心的不只是价格,更关心的是性价比。尽管与进口设备相比,国产制药装备在价格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部分装备在质量上不过关,经常在生产的紧要关头“罢工”。而有些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又跟不上,导致生产企业损失较大。所以,不乏有制药企业宁可“舍近求远”高价引进国外装备。
——必须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制药装备落后国际水平10年 需强体“过冬”
分享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