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7月7日消息 据《香港信报》报道 国际油价近期不断飙升,对全球制造业构成打击,工厂生产在多年来首次出现收缩。此外,能源价格上涨,增加运输成本,亦使亚洲新兴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受损,经济发展蒙上阴影。由于运输成本压力过大,部分制造商开始从发展中国家撤离,回流到诸如美国等工业发达国,甚至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因此再次成为“世界工厂”。 上周公布的调查显示,全球工厂生产目前均受到原料成本上涨的困扰,其中尤以能源价格急升的影响最为严重。反映工厂生产情况的摩根大通全球采购经理指数,从5月的50.4下降至6月的49.5,是五年来首次出现收缩,其中欧罗区的采购经理指数在6月跌至49.2,是三年来首次收缩。同月中国的指数跌至接近三年低位,报52.0;英国的指数下降则创下自2001年1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分析认为,上周末油价徘徊于每桶145美元以上高位,并上试146美元的历史新高,势将进一步打击工厂生产。 能源成本发展基础 除制造业受影响外,能源价格飙升,亦令运输成本增加,进而令亚洲的经济蒙上阴影。昔日油价和运输成本仍维持低廉时,全球商品和服务很容易可以在一个地点生产,然后卖到全球,这是中国和其他出口型亚洲经济的发展关键基础。不过,石油价格一旦冲破140美元大关,情况随即出现变化,整个亚洲经济模式都受到压力。 高效独立生产模式 分析指出,以往亚洲趁油价及运输成本低廉时,发展出一种效率高而且独立的制造业生产模式,就是把商品的原料从数千公里外运回本土,首先在诸如越南等低工资地区开始制造,然后拿到中国的高科技工厂进行技术层次和附加价值较高的加工工序,完工后再装运出口,卖给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这样的生产模式需要应用庞大的运输能源,当油价大幅飙升,商品成本会随之大涨,竞争力亦大受影响。 运输费用激增一倍 分析估计,当油价上升至每桶150美元时,一个十二米的货柜箱从上海运到美国东岸,成本将近1万美元,较2005年上升一倍。但同样大小的货柜箱若从墨西哥运送到美国东岸,成本只需4000美元,远较前者便宜一半以上。基于这个原因,将商品先在其他地方制造,然后运到中国加工再出售到海外的出口比例,去年剧减44%至50%。 中国成主要受害者 以往这种全球化的生产模式,是以中国为中心,当情况出现变化时,中国会成为主要受害者,供应中国并且受益于中国的其他亚洲地区亦将受损,但也会有赢家。墨西哥、加拿大、东欧国家、甚至美国和西欧的制造业,会因此变得较有竞争力,其中钢铁业的例子最为明显。美国钢铁生产商由于比较接近原料来源,能大量节省运输成本,他们的竞争力因而得到加强,并在近期得到复苏。相反,中国的钢铁公司必须从巴西或澳洲进口铁矿,来回运输费用令成本大幅增加,竞争力亦因此被严重削弱。 企业回流趋势显现 美国传媒报道,一些美国企业正陆续把生产从中国和亚洲其他地方迁回北美,隐约显示制造业和就业机会的回流趋势。例如取暖设备制造商DESA,最近就把大部分生产线从中国移回到美国肯塔基州。该公司高层表示,运费从今年1月至今,已经上涨了15%,而且未见回落迹象,在此情况下不得不作出果断决定,将生产线撤回美国。事实上,许多消费者和企业在一年前仍认为油价上涨只属暂时性质,因此一直没有采取行动。但目前的状况已令他们重新考虑发展计划,从亚洲撤走生产的个案亦将与日俱增。
高油价损制造业 削弱亚洲竞争力
分享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