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前夕,“京津冀一体化”即将迎来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的日子。这一兼具调结构和稳增长功能的重大发展战略显然也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市场关注的焦点
三年前的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中提出这一战略,并在随后持续推进。反映至资本市场上,是有关“京津冀一体化”相关指数的持续上涨。数据显示,三年来京津冀一体化指数已上涨近2.5倍。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表示,“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三年来,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交通、生态与产业协同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则了解到,在去产能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层面也已经有多家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整和重组,并极大可能继续推进。
同时,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推出,生态建设成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新方向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由此带动有关产业及PPP的发展亦极有可能。
去产能刺激国企改革
在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重点提及到区域发展,包括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三大战略,在这一属于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最高级别会议上,虽然提及三大战略,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更为普遍关注的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们关注到,在央行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上尚且提到‘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金融支持工作’,而三季度报告的提法变成‘继续加强对中西部铁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战略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成‘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战略项目’意味着,京津冀投资的落地将成为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另外京津冀一体化同时也是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范本。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评论认为,下一阶段在这区域协调战略上,政策面可能给予京津冀更大的倾斜。
“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三年来做的最明显的三大动作是交通建设、生态保护和产业协同,”陈耀说,“交通建设意味着要打通京津冀三地的互联互通,实现‘城市圈’,产业协同层面更多是推进产业升级与转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具体而言,产业协同层面,反映至资本市场上的,是在去产能这一大背景下,有关京津冀三地传统产业相互之间进行重组整合,且突出体现在各自国企改革中。
“在供给侧改革宏观方向下,京津冀地区进行传统产业,例如水泥、钢铁、煤炭等的整合,既是进行跨区域产业协同,也是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带来突破。”华南一位建材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三地传统产业或继续面临重组的可能,并认为河北省未来在产业结构上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过渡,并与京津拉开产业层次。
“虽然京津冀一体化对各自城市都有定位,不过想要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面临最大的问题仍是三地政府协调不够”李锦说。
PPP助力区域生态建设
随着产业协同层面的发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有关生态建设的内容,被市场认为将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实际上,从京津冀三地近期密集出台的有关政策来看,这一说法似乎已被验证。
近日,市场普遍传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在环保系统内部发布,不仅透露有关部门计划加大工业企业的错峰限产力度,还将大气污染的落实情况纳入到对有关领导班子的综合考评中。这一方案,由此被认为是过去两年类似方案的“升级版”。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或大概率落到实处,从而给相关行业如钢铁等带来较为确定的投资机会。”华中某券商一位宏观策略分析师表示。
该位分析师解释,以钢铁行业为例,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由于将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带动区域性基建、地产等钢铁行业下游领域的发展,从而使区域钢铁需求得以恢复,且随着区域环保力度的加码,也将刺激区域钢铁产业的供给改革,“这对于河钢股份000709.SZ这样的龙头而言优势明显”。
同时,该位分析师还认为,在京津冀地区针对环保问题进行政策、产业升级时,自去年火热兴起的PPP同样将因此带来投资机会。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京津冀三地共有570个PPP项目入库,入库金额接近1万亿元。细分来看,市场工程类项目和生态建设与环保类项目仍占据绝大比重,占比达53.7%。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河北省还特意推出100个PPP项目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涉及包括环保在内的多个领域。
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再次强调生态建设的方向下,对环保的投入将会增加,利用PPP的概率逻辑上也会因此增加。
“不过从治理雾霾的角度来说,PPP模式并不适合。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相较于水务、土壤等,空气的产生原理、治理机制都相对不同。但是整体而言,京津冀生态建设的市场是非常大,而且还包括冬奥会召开的需求。”薛涛说。
陈耀则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生态建设的推进虽然一直很困难,在具体表现上并不明显,但三地仍做了诸多工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彻底解决,其实生态建设有一部分内容也涉及到产业转移,由于牵扯各地利益,互相协调很费时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