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十大技巧

 今天是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报名第五天,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多年公务员考试辅导教学实践,认为这是考生报考最佳时机。因此及时为各位考生提供十大报名技巧,帮助考生抢占国考先机,最终实现公职梦想。

    一、掌握“职位精确符合原则”,规避竞争压力

    什么叫“职位精确符合原则”?就是考生的条件与职位的要求最符合。招考简章中影响考生报考职位的限制条件主要有:第一,学历和学位,有些职位会要求研究生(论坛) 学历,硕士学位,有些甚至必须是博士的。第二,英语(论坛)四六级,比如有些职位会在其他条件中说明“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水平(2005年后参加考试的,成绩在425分以上)”;第三,政治面貌,是不是党员;第四是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年限,是否有“三支一扶”、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等;还有很重要的专业这一条件。这五个方面,大家最好能够做到精确符合。

    真正竞争最激烈,报名人数最多的职位,一般不是最好的部门,因为待遇好的部门门槛也高,报考人数会少。要求最低的部门,比如说专业不限,四六级不要求,基层工作经验不限,政治面貌不要求,学历不要求,这样的职位往往是竞争最惨烈的,报名人数和招录人数的比例能到三四千比一的,往往是这种职位。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很明确,考生在选择职位时,要综合考量自己的各方面条件和职位的各项要求,选择自己能达到的要求最苛刻的职位。职位的要求会限制你的竞争对手,你的条件就是优势。比如我是中共党员,我就选择中共党员的职位。我英语过了六级,我专门挑六级,我是硕士,我专门挑硕士的,本科的可以不去考虑。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把大量的竞争对手排除在门外,这就是精确符合,是很重要的。

    二、掌握沟通原则,及时咨询职位的招录部门

    在报考阶段,总是有考生咨询中公教育专家:我的专业和招录单位的专业要求相近但是不完全相同怎么办?我的研究生和本科阶段的专业不同,可否报考本科专业的职位?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对广大考生的建议是,对《招考简章》中的专业、学历、学位、资格条件、基层工作经历以及备注的内容等信息需要咨询时,一定及时直接与招录机关联系。

    我们都知道,我们目前的专业设置和用人单位对专业的了解是有出入的。用人单位对专业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名称,职位表中的很多专业和学校里的专业只是名称不同,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是一样的。如果你青睐的职位的专业要求和你们专业名称不完全符合,但是学习内容或者专业课程设置跟用人单位的专业要求非常符合,那么一定要咨询职位的招录部门。

    不仅如此,在报考的过程中有任何不确定的问题也要及时咨询招录部门。很明确的一点是招录你的决定权在用人单位手中,报考条件的解释权也归于他们,因此考生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沟通,免得影响自己报考。

    招录机关的电话可以在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公务员局网站等网站上查到。

    三、真正了解职位,避免盲目报考

    公务员考试现在几乎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获得一个职位如此之难,那么报考之前一定要对职位有真正的了解。只有真正对某个职位有一种特别强烈的追求,才去选择它。因为归根到底,你竞选到这个职位之后,如果你不能真正热爱它、适应它,你很难做好它。

    考生要按“职位精确符合原则”原则选择十个左右的职位,深入了解职位的工作内容、性质甚至工作环境,有条件的最好能够实际考察,最终选择自己最想获得的职位。公务员的待遇是很好,但是不同的职位是有区别的,很多考生并不了解公务员,入职之后发现跟自己的想象有落差,会很痛苦。如果考生考上公务员以后,最终发现工作和自己的能力、追求不匹配,或者职位与自己的想象落差太大,此时,公务员职位就将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职业选择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把研究工作做在前面要比考上之后因为不符合预期最终离职要美好得多。

    四、权衡笔试和面试,整体考量报考职位

    今年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的职位中,面试比例方面跟去年一样,有3:1,4:1和5:1三种,4:1的职位较少。所谓的招录比例是进入面试的人数和招录人数的比例,显然区别在于面试比例5:1的职位要比3:1的笔试容易通过,但是面试中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对广大考生的建议是,权衡自己的能力长于面试还是笔试。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只有通过笔试才能进入面试,但是如果面试失利笔试成绩再优秀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考生如果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复习得非常充分,但是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的发挥不是非常自信的话,可以选择面试比例3:1的职位;反之则选择5:1的职位。

    五、报考前充分准备,中期为最佳报考时机

    考生在报考时候经常会遇见一种善意的提醒:你不要提前报,你一定要最后报,你提前报了的话,你报的时候才十几个人报考,等最后一公布,两千多人报,你多吃亏,所以你一定要最后报,哪个竞争压力小再报。

    对这种策略中公教育专家的认为考试要在中期为最佳报考时段而非最后报考。

    留到最后两天报是有风险的。最后两天报名,结果审核不通过,直接就可以期待明年的考试了。所以这样一种风险也是现实需要去考虑的。中公教育专家的建议是你可以在报名开始之后你要及时关注考试动态,在第五、六天报考。此时报名时间已经过去一半,趋势已经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规避审核不通过的风险,一旦不通过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报考职位。

    六、了解考试动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个跟上面的建议是相关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考生都知道放到最后去报。以前06、07的时候,刚刚一公布,考生马上去报名。中公教育专家的观点是,别人报不报这个职位不是决定性因素,某种程度上可以是一个参考,但是要用好这个参考。说到底关键报考有种博弈的成分在内,很难之前就能预测到这个职位就是这样的。如果在刚报考几天就比较火爆的职位,往往会一直火到最后,但有些职位在最后也可能有一些井喷。考生一定要关注中公教育每天对报名情况进行的跟踪分析,便于及时调整策略。

    不仅如此,报名一共有十天的时间,这中间考务机关可能会对职位要求进行调整,也可能会有一些信息进行披露。报名通过审核缴费上传照片等过程之后考生才真正具有考试资格。考生不要因为填好信息就好,一定要了解最新最多的考试信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七、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报考适合自己的职位

    所谓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就是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考生在报考之前要对自己进行全面地分析。考生在报考之前要做两个分析,一个是前面所说的职位分析,发现自己能报考的职位。另一个就是,考生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做一个自我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分析完毕以后,发现自己适合做哪个职位,才去报考。考生报考不应该首先判断这个职位到底有多少人去报。我们考公务员归根结底是要获得一个职位,从事这个职业,所以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岗位。

    八、避开报名高峰,增加成功率

    中公教育专家预测,今天开始报名人数会骤增,所以报名系统可能会由于拥堵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考生们一定不要焦虑,以免出现填报信息错误等情况。因为这样影响日常复习和报名考试绝对得不偿失。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在报考之前要先登录报考页面,了解一下需要填写的信息,然后将自己的详细信息整理在word文档中,选择在一些报名人数相对较少的时间段进行报考,避开报名高峰,这样会增加效率,避免出错。

    九、及时调整策略,切忌死盯一个职位

    考生填写报名信息之后,招录单位要对考生进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之后才算报考成功。因此考生要时刻关注审核的进行,一定审核不通过就要对有人单位的拒绝理由进行分析。如果是因为信息不完整就要及时补充信息;如果专业不符,无论你认为你的专业与职位要求的专业是多么类似,一旦审核不通过也要及时调整报考职位了。

    因此考生在审核未通过之前一定不能盲目相信自己符合职位要求,而要不断关注考录部门的审核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免得造成遗憾。

    十、发掘自身优势,尽可能详尽填写个人信息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在填报个人信息的时候要尽可能详细。不要因为网络忙就匆忙报考,认为只要填写它要求的最基本信息就行了。你报考的信息是会跟随整个考试过程的,不但为你取得笔试的资格,在面试时也是面试官对你的参考资料。考生的一些优势在笔试时是不能凸显的,但是面试时有可能为你助一臂之力。

    有些考生会忽视自己的优势,认为自己很平常,没什么可填写的。中公教育专家对大家的建议是,一定要注意发掘自己的过人之处。因为有些你认为理所应当具有的能力可能就是别人没有的,也恰好就是这个职位需要的。比如有时候文艺或者体育特长也是有些单位会考虑的因素。

    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了以上十点技巧,希望能够对考生的报考有所帮助。中公教育会及时关注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各项信息,提供备考资料,全力帮助各位考生的成功实现理想。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已入围选定

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已入围选定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终选、审议、发布五个环节。2022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等5家编辑部共推荐了600余项科学研究进展,所推荐的科学进展皆是在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正式发表或完成的研究成果。

2023年03月21日
截至2021年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

截至2021年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工信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10年增长2.7倍。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达6.2%,比2012年末高0.9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2022年09月02日
杀虫剂行业 上海市民反映白蚁集中“分飞”

杀虫剂行业 上海市民反映白蚁集中“分飞”

杀虫剂(Insecticide)是指杀死害虫的一种药剂,如甲虫、苍蝇、蛴螬、鼻虫、跳虫以及近万种其他害虫。杀虫剂的使用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发现的是天然杀虫剂及无机化合物,但是它们作用单一、用量大、持效期短;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有机合成杀虫剂,

2022年06月09日
世卫组织等联合发布报告:提倡母乳喂养  禁止配方奶粉激进营销

世卫组织等联合发布报告:提倡母乳喂养 禁止配方奶粉激进营销

报告认为,全球配方奶粉行业使用系统性的激进营销策略来影响父母喂养婴儿的决定。报告对全球8500名父母和孕妇以及300名卫生工作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英国接受调查的所有女性中,84%的女性遭遇过配方奶粉营销,在越南的比例更高达92%。这些营销行为增加了她们选择配方奶粉喂养的可能性。

2022年03月04日

中国5个月内进口12万吨缅甸糖 国内糖价有望在2020年开启反转

据外媒报道,根据中缅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协议,缅甸将在5个月内向中国出口12万吨缅甸产白糖,目前缅甸正在组织8家白

2019年07月08日

全国建材家居市场迎来“红五月” 环保型产品依旧受市场青睐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了5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

2019年07月08日
2018年全球商业发射活动频繁,我国迎来首次民营火箭发射

2018年全球商业发射活动频繁,我国迎来首次民营火箭发射

2017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发射过程中三级火箭出现异常使得这次火箭发射活

2018年11月01日
基普乔格刷新马拉松新世界纪录 我国马拉松产业规模巨大

基普乔格刷新马拉松新世界纪录 我国马拉松产业规模巨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户外运动行业市场规模现状与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2018年09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