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券商五年成绩回顾传统经纪业务在券商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券业40年,繁荣与危机相生相伴。
 
  1984年国内第一只股票‘上海飞乐音响(8.670, -0.01, -0.12%)’诞生至今,国内证券市场见证了历次的高速发展,又经历过分业经营、破产处置、最严监管,几经波折之后,券商仍旧是金融行业孱弱的分支,没有摆脱以证券经纪为核心功能的局面,个人投资者也依然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体,似乎一切如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证券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2017年金稳会成立,证券业和保险业相较于银行业,面临更多制度设计和发展空间的不确定性。单就证券行业来说,经纪、资管、投行三项支柱业务过去两年受到的政策约束越来越密集,今后,券商进行创新和试错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从证券经纪商向综合投行转变、从通道业务向资本中介业务转变,从零售交易向财富管理转变,过去十几年,转型声音不绝于耳,但是从未有过一个时刻像今天,行业的盈利空间被压缩到不得不变。
 
  综观金融行业零售业务格局,银行、互金、三方财富管理各据一方,从功能、渠道上对券商形成全面挤压。
 
  未来两到三年,券商经纪与财富管理何以解除困境?真正的困境和思考,才刚刚开始。
   ●    ●    ● 
  第一部分 券商经纪的基本盘
 
  ▍传统经纪业务在券商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证券经纪与产品销售的收入主要取决于规模和费率两个要素,尽管投资者基础在扩大,市场交易额相对平稳,但费率的快速下降,导致全行业面临收入缩水、盈利空间收窄的局面,甚至可能产生亏损。
 
  客观而言,传统通道经纪类业务的收入模式是特许经营行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当客户交易时直接产生费用。与客户利益存在不一致,是为传统通道业务的核心矛盾。
 
  ▍代理买卖证券>机构席位租赁>代销金融产品
 

  根据证券业协会《传导》中有关2017上半年行业经营数据的汇总,粗略计算得出当期经纪业务收入中代理买卖证券、席位租赁以及产品代销的占比分别为85%、10%、5%。
 
  三类收入都属于费率敏感型的通道收入,券商议价能力不足,因此近年受同质化市场竞争影响较大,费率下滑严重。
 
  此外,这种收入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券商在零售业务端的失衡问题:截至目前,客户交易仍是券商的核心功能之一,代销金融产品并未成为券商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有力抓手。
 
  ▍代理买卖证券:佣金下滑不可逆,但交易仍是经纪业务的圆心
 

  近年来,美国证券经纪行业也在延续降佣潮,在成熟市场,交易佣金同样无法逃脱价格战宿命。
 
  佣金模式或许不会终结,但它本身并不能体现服务价值,券商也无法依靠复杂的佣金设计方案来寻求差异化。
 
  但综观金融行业,证券经纪是客户接触券商服务的第一入口,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交易依然是经纪业务的圆心。
 
  ▍机构席位租赁:窥视券商客户结构的重要指标
 

  证监会2017年7月修订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中将‘机构客户投研服务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例’作为分类评价的加分指标,该指标的计算方法是:机构客户投研服务收入占比 =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净收入 ÷ 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
 
  不过这一指标并不能完全体现‘投研’服务在一家券商中的地位和价值。事实上,它直接反映了券商的客户结构。排名越靠前,机构客户占比就可能越高。
 
  在2016年的排名中,中金、天风等券商则属于研究实力和机构客户服务能力较强的券商;而其它排名靠前的券商,多是中小券商,因为中小券商普遍在零售端客户基础较弱。
 
  ▍代销金融产品:战略地位不足,收入贡献不够
 

  2012年11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全面放开券商代销各类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
 
  与其它金融产品销售渠道(银行、互金平台)相比,券商所连接的资金端(客户特点)和资产端(一二级市场)是它最突出的优势。因此在现有的销售规模和保有量中,私募资管产品(券商资管和私募基金)占据主要的比例。
 
  产品代销的主要收入构成包括:认申购费用收入、销售服务费收入、管理费分成,同样是流量(规模)逻辑为主。由于其利润空间狭窄、通道属性较强,产品代销收入一直贡献较低,自2012年至今徘徊在3.5%~5%水平。
 
  ▍线下营业网点:不可或缺的财富管理终端
 

  此前监管鼓励券商设立轻型网点,加之其成本相对较低,各券商意在通过大面积布局网点,实现线下获客、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目的。
 
  随着行业发展深化,网点的职能也在发生转变。国内多数券商的发展方向是综合型投行,从通道中介向市场组织者、流动性提供者、产品开发者、财富管理者等多重角色转变,营业网点的功能也正向多元化演变。
 
  但是由于网点设立需要审批,且近两年有逐步趋严的态势,因此券商往往不愿意裁撤低产网点,选择将其保留。从海外金融机构,以及国内社区银行的网点管理经验来看,传统网点的确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同时,基于零售客户服务的新型网点试验也多数不太成功。积极裁撤低产网点,优化布局是必须考虑的选择。
 
  ▍从通道转向利差:中国券商商业模式转型的中长期方向
 

  传统经纪业务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净收入 = 交易量(规模) × 佣金率(费率) - 成本,除了市场份额以外,单个券商可控制的范围很小。
 
  利差的特点在于随行就市,而非趋势性向下;另外它考验的是券商经营风险的能力,是行业发展由浅入深的体现。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TT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893家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32.1亿元

2024年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893家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32.1亿元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893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3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8%。

2024年11月20日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8亿户 同比增长3.9% 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66.8%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8亿户 同比增长3.9% 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66.8%

11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8亿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9%。其中,企业6020.0万户、个体工商户1.25亿户,同比分别增长6.1%、3.0%。我国经营主体内生动能持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2024年11月09日
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 占经营主体总量96.37%

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 占经营主体总量96.37%

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同比增长3.93%,10余年间增长超4倍。其中,民营企业5554.23万户,同比增长6.02%;个体工商户12532.25万户,同比增长3.03%。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更加便利,民营经济

2024年11月07日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同比增长6.0% 其中创新环境指数同比增长10.4%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同比增长6.0% 其中创新环境指数同比增长10.4%

10月25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65.3(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0%。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达到177.1、155.0、199.7和129.4,分别比上年增长10.4%、5.5%、6.5%和0.4%。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创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外储规模已连续3个月较大幅度上升  9月末创年内新高

我国外储规模已连续3个月较大幅度上升 9月末创年内新高

10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64亿美元,较8月末上升282亿美元,升幅为0.86%。

2024年10月11日
2024年1-8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2%

2024年1-8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2%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两岸贸易额为1854.23亿美元。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1361.13亿美元,同比增长8%;大陆向台湾出口4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2024年09月12日
8月份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下跌4.6% 市场出现阶段性波动

8月份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下跌4.6% 市场出现阶段性波动

9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PI)为110.3点,环比下跌3.6%,同比下跌4.6%。

2024年09月10日
全球经济持续偏弱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5个月低于50%

全球经济持续偏弱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5个月低于50%

9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9%,与上月持平,连续5个月在50%以下。

2024年09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