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城市群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主体形态

  记者获悉,作为我国未来发展主体区、经济发展主力的城市群19大分支规划2017年将全部完成。其中,珠三角湾区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五个跨省级城市群的规划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滇中、天山北坡以及山东半岛等五个省内城市群的规划将由地方编制。

  有业内人士透露,城市群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我国生产力布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将围绕城市群进行。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表示,城市群是发达国家主体的形态,是减少空间隔阂、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或是:城市群聚集我国约70%左右的城市人口,剩余人口与地区将采取点状发展模式,形成积聚的空间布局形态。

  据悉,国务院日前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便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要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具体涉及河南省内18个辖市,以及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表示,城市群已经成为今天和今后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表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城市集团的竞争。

  方创琳认为,在城市群空间范围内,将突破行政区划体制束缚,逐步实现城市群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城乡统筹与城乡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方创琳指出,我国城市群将向紧凑集约型城市群发展模式发展。“此前我国城市群因粗放式的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这导致产出效率低下。例如京津冀区域北京一城独大,区域经济优势难以突出,北京内部产能效率也难以提高。”他说。

  有报告显示,北京市的面积与日本东京大都市区、纽约大都市区基本相同,但总产出只相当于东京的14%,纽约的18%,北京市的人口密度不及东京的50%,每平方公里的产出不到东京的八分之一。

  方创琳还指出,城市群应避免不断“扩容”贪大。在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色彩的背景下,不少城市群空间范围的构成变成了各省城市的“拼盘”和“照顾”对象,尚未建就先扩容,结果脱离了城市群发育的最基本标准,失去了城市群本应发挥的高密度集聚和高效率成长效应。

  当前城市群正成为近年投资发展的重点区域。以交通建设为例,国新办近日发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现代高效的城际城市交通。建设城市群中心城市间、中心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间1至2小时交通圈,打造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周边重要城镇间1小时通勤都市圈。在城镇化地区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到2020年,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网。

  此外,有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城市群总面积占全国的25%,却集中了全国62%的总人口、80%的经济总量、70%的固定资产投资、7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92%的移动电话用户、98%的外资和48%的粮食。

  方创琳表示,城市群的选择应避免行政性的划分,应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此外,还需注意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城市群虽然集中了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经济总量与经济产出,但也集中了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污染产出,大面积蔓延的雾霾污染覆盖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所有城市群,这充分反映出城市群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方创琳建议,针对成为经济共同体、信息共同体、金融共同体、市场共同体、环保共同体等共同体的城市群,应组建国家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突出抓好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城市群总体规划与管治工作,实现城市群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城市群形成平等互利互律互动的治理结构和协调新机制,建立城市群横向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3月5日,据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

2025年03月06日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大

2025年03月03日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落;大型企

2025年03月03日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分量。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登记在册的企业总量中,民营企业占比稳定在92.3%。

2025年02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