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质量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甘肃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2015~2016年度,全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各项指标均完成了年度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达到96.9%,较去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全省蔬菜、畜禽、水产品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4.63%、100%、96.4%;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监督覆盖率和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统筹谋划 下好质量强省“一盘棋”
“围绕质量强国战略,甘肃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质量发展长效机制,自2004年开始,甘肃省就在全国较早开展了质量兴市(县)活动,实现了全省14个市级、86个县级的全覆盖。2008年,甘肃省又在全国率先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到对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有力促进了各级政府抓质量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质量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在今年7月5日全国首届省部级干部全面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专题研讨班座谈会上,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曾说道。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将质量发展列入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质量强省战略”的有关措施和目标要求。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全部制定了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或办法。一年来,省政府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配套制定了26个专项行动和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同时,建立完善了大质量工作机制,省政府每年召开全省质量发展大会和领导小组会议,制定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已连续第9年将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政府质量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严格实行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严格兑现考核奖惩,有效传导了压力,靠实了责任,推动了全省质量发展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品牌引领 助推“甘肃制造”走上升级路
“针对我省中医药、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鼓励和引导企业打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增强创牌意识,提高品牌经营能力”。在今年9月份出台的《甘肃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甘肃将以品牌引领为切入点,推动需求结构升级,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甘肃坚持把品牌发展作为提高供需结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积极完善质量激励政策措施,大力引导和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先后修订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实施办法》、《甘肃省质监局等9部门关于印发甘肃省质量激励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努力依靠质量品牌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今年重新修订了省政府质量奖实施办法,增设了5个“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将评奖范围扩大到了覆盖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社会管理等更加广泛领域。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一年来,该省深入开展省政府质量奖、甘肃名牌产品、知名品牌示范区、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建设工程“鲁班奖”和“飞天奖”等品牌创建活动,所有市州政府和92%以上的县区级政府都出台了质量奖励政策和品牌激励措施,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都建立完善了内部质量激励机制,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企四级的质量奖励体系。2015年以来,该省有4项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10项装饰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天水市、金昌市获批筹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天水市还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质量魅力城市”;兰州市七里河区被正式命名为“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兰州市榆中县的高原夏菜发源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被质检总局批准为质量安全示范区;岷县出口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质检总局考核验收,标志该省建成西北第一、全国第6个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被质检总局授予第二批“中国出口企业质量安全示范企业”;靖远羊羔肉、靖远黑瓜子、民勤枸杞、民勤红枣等4个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2015年度省政府质量奖,有152户企业的173个产品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截至目前,该省共有3400多个单位和产品获得各类品牌称号,其中有32项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2户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53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效期内的甘肃名牌产品总数达到49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到1628个,中国驰名商标70件,甘肃省著名商标96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1件,马德里国际商标13件,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81家,品牌对全省产业创新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突出监管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
该省深入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省级服务业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试点建设,建立完善了省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旅游企业约谈举报制度》、《甘肃省旅游市场秩序明查暗访规范》等文件,健全完善了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安全管理、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等综合监管机制。加大依法治理和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旅游违规行为,警告违规旅行社5家,行政处罚旅行社1家,取消3星级饭店标志2家。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底,全省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接到投诉465件,受理408件,办结率100%。严厉查处了一批虚假广告、不签订合同、未经游客同意转团或拼团、擅自改变更行程、强制购物等行为,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
肃州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安宁区政府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被列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试点。同时,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和完善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医疗技术的临床监管力度,取消了二、三类医疗技术准入审核制度,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的制定和监管,规范了临床诊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去年以来,该省安排8750万元开展“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县级医院薄弱学科建设项目”,着力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并积极开展了医师多点执业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基层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甘肃省将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工作的突破口,在兰州市开展四城区燃煤污染及燃煤锅炉污染“双清零”行动和企业污染治理、搬迁、改造等环保项目,2013年兰州市一举摘掉了连续多年“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2015年,兰州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52天,优良率达69%,荣获巴黎气候大会“今日变革进步奖”。2016年4月,兰州市获得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评选的第九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全省大力推广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经验,重点实施了工业污染、燃煤锅炉污染治理和扬尘污染控制,加强了城市环境管理。2015年,全省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为9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同时,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了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一考双评”工作,出台了《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环保地方标准,建立了8项标准化建设评定指标体系,实现了重点环保内容全覆盖和全过程管理,有效提升了环境质量水平。
标准带动 支撑经济创新发展
甘肃将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推动我省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出台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4~2020年)》,成立了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30个省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制定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和《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印发了甘肃省旅游业、特色优势农产品、高新技术产业3个地方标准体系规划和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规划。全省14个市州政府都成立了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机构,出台了地方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酒泉、白银、庆阳等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区域标准化合作,与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及新疆建设兵团等7个西部省区共同组建了“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初步建立了跨省区的区域标准化合作机制。一年来,该省大力开展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精简工作,对28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和4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分析评估,废止、终止15项标准和2项计划,修订7项标准和2项计划,转化标准4项,整合标准2项。全面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监督试点,制定了《甘肃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全省有778家企业上报2169项标准,涵盖3711种产品。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工作,金昌市等单位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肃州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安宁区政府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被列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积极筹建粮食作物栽培、旅游、草业、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等4个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争取承担全国古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全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累计达到11个,进一步增强了标准化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多点发力 筑牢质量安全屏障
甘肃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安、农牧、商务、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多部门联合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对重点质量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大力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及专项整治,形成了打击各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一年来,全省执法部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处罚案件9248件。同时,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2015年以来,全省认定质量信用等级A级以上企业187户,有153户企业主动向社会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召开了3期“共筑诚信、德润陇原”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营造了讲诚实、守信用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和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机制,全省14个市州、兰州新区和86个县区按照区域100%全覆盖的原则开展了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抽检工作。2016年将蔬菜、水果、禽畜肉、豆类、鲜蛋、水产品列入食用农产品分类中,截止6月底共抽检食用农产品8021批次,合格率达到98.97%。特别是围绕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公众关注度高、影响国计民生的日用消费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食品等重点产品,通过在政府网站、报刊电台、微信平台等发布公告,广泛面向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拟定《甘肃省2016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目录》,切实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省级监督抽查的针对性,有效防范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