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票交所具有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四大功效”

  今年以来,央行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票据市场建设,票据交易所的建立是我国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性成果,为今后我国票据业务深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票据交易所的建设发展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票据市场体系,将大大提高票据市场运行效率,进而促进票据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票据业务作为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对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将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票交所的建立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票据交易所的建设将极大促进票据市场深化发展和交易效率的提升,在改善企业票据融资服务的同时,也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票据融资的综合成本。

  一是票据交易所的建设和电子票据加快发展,将彻底改变传统纸票市场存在的区域割裂和业务分散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促进票据市场交易利率透明度提高和全国一致性,有利于企业选择更加有利的票据融资条件,从而节省融资成本。二是票据交易所市场具备高度的信息透明度、电票安全性和交易效率高等多方面优点,从而有利于企业更便捷地选择贴现银行,免除信息收集、甄别和实物票据交易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电票将根本上解除企业收受、交易假票的资金风险,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票据融资的综合成本。三是票据交易所引入新的市场参与主体将极大拓宽票据交易的广度。《票据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其授权的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金融机构均可参与票据市场交易。证券、基金以及其他更多类型金融机构参与到票据交易所,有助于拓宽银行票据转让渠道,增强银行跨市场票据业务发展空间,从而拓宽了票据交易广度。四是票据交易所放宽了票据贸易背景审查标准,提升了企业票据融资和交易效率。《票据交易管理办法》规定贴现人办理纸质票据贴现时,贴现申请人无需提供合同、发票等资料。简化票据贴现的贸易背景审查程序,将极大促进企业票据业务的应用发展。

  其次,票交所的建立有助于构建企业信用环境。从票据交易所市场未来发展看,其对于企业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促进作用,将能有效促进商业信用价值化的演进过程。同时票交所市场本身具备信息透明度高和集成化处理的优点和大数据特征,从而为企业信用评估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更加有利于推进企业信用和票据业务良性互动发展。一是商业承兑汇票会迎来发展契机,有利于商业信用价值化发展。相对银行承兑,商业承兑汇票不仅节省了银行承兑手续费,同时也不用缴纳承兑保证金,为承兑企业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可使用资金,因此承兑企业会特别注重商业信用的建立,以期不断提高所承兑票据的接受度。二是票据交易所的票据信息具有大数据特征,有助于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库。由于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接受度不高,其往往可以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来提高信用等级。对于市场发现的票据恶意欺诈、无理拒付、拖延支付等信息,可以以电子信息储存的方式对企业票据行为进行系统的记录和建立企业票据行为信息数据库,并以此作为开展企业票据信用评估分析的依据。

  再次,票交所的建立有助于推进银行服务创新。票据交易所建设是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变革性的制度创新,它作为票据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制度创新,对未来银行票据业务创新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提升银行对企业票据融资服务质量。一是票据交易所建设更新了银行票据业务传统经营理念。票据交易所作为票据市场运行模式的重大制度创新,在引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主体、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等方面有诸多新举措,使得票据业务的产品链在一定程度上向上游企业票据信用增级市场和下游票据资产管理市场延伸,从而更新了银行对票据业务主要集中于“承兑、贴现、转贴现”老三样的传统经营理念,开始用更加宽广的资产业务视角来规划票据业务的创新转型。二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创新为银行票据业务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票据市场体系的完善更有利于推动金融创新,市场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票据创新业务和产品的参与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跨界、跨市场、跨区域的发展趋势愈发显著,企业、银行、信托、基金、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新市场主体将会更多地参与到票据市场,为银行多元化和综合化票据业务创新发展提供了合作平台和市场空间。

  第四个功效是票交所的建立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票据业务是上接央行货币政策制定,下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中间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连接的完整的政策传导链条。票交所的建立将为央行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传导通道,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一是票据交易所建设有助于拓宽再贴现政策工具的操作空间。如前所述,票据交易所的建设将极大提升票据市场发展的广度、深度以及交易效率,从而使得央行运用再贴现政策时具有更多的票据品种和交易主体可供选择。在票据交易所内实施再贴现操作,将使央行作为核心参与者便捷地在全市场筛选符合政策的票据,并且透明化的操作方式将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二是提升再贴现政策工具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票据电子化操作方式使得隔夜的再贴现操作成为可能,可以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灵活性,使得票据在货币政策传导、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促进信贷机构调整、引导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范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宏观经济调控、稳定货币供应的核心目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