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支撑发展 强基制胜未来——解读《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 谢振忠
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既要强调高端突破,又要做到底端筑牢。近几年来,工业强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继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工业强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工业基础能力仍然薄弱
工业强基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工业基础是支撑和推动工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体现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受国外限制严重、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方面,简称工业“四基”。工业“四基”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工业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目前,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也形成了较为齐全、能满足主机行业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但是工业基础能力仍然薄弱,严重影响主机和成套设备的性能、质量,使我国工业遭受“卡脖子”之痛。如,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发动机、机载电子设备、关键材料和配套件大量进口,特别是高性能发动机面临国外禁运的困局;高铁装备所需的轴承、制动系统、轮对、高强度螺栓等核心零部件(元器件)80%以上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用的30MPa以上高压泵、阀、马达和控制系统、高性能发动机几乎全部进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好的基础材料、基础部件和基础工艺,就无法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整机和系统设备,无论是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将是一句空话。可以说,工业强基工程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制造2025》能否实现预期目标。
分两步实现工业强基目标
2016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7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未来一个时期指导工业强基工作的重要文件,凝聚了政府、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对推动工业强基的共识。
在思路上,《指南》提出“体系化”。工业基础产品量大面广、领域细分,抓什么、怎么抓至关重要。《指南》明确,改变以往抓单一产品、抓单个材料、抓单独工艺的做法,明确体系化推进的工作思路。主要是按领域抓“一揽子”、按产品抓“一条龙”、按企业和平台抓“一大批”等。
在目标上,《指南》提出“两步走”。到2020年,工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立与工业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基础体系。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先进基础工艺推广应用率达到50%,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初步建立,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到2025年,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达到国际领先,产业技术基础体系较为完备,“四基”发展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需求,形成整机牵引与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夯实制造强国建设基础。
在任务上,《指南》提出“五个一”。“五个一”分别是一揽子、一条龙、一批平台、一批企业、一个融合。一是按重点领域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所谓“一揽子”,就是选定若干产业、行业,围绕该产业或行业的“四基”问题,集中优势力量,对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研发和试验平台建设做出全面安排,提出总体解决方案。遴选一批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组织开展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对接《中国制造2025》,有序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领域工业四基“一揽子”突破行动。二是按产品和工艺实施“一条龙”应用计划。所谓“一条龙”,就是以应用为牵引,选择若干零部件(元器件)产品,集中开展与该产品相关的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和推广,形成链式解决方案。以提升基础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为目标,强化产业链协作,形成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围绕“四基”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实施传感器、控制器、控制系统、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增材制造等“一条龙”应用计划。三是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试验检测类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质量可靠性实验验证、标准检验、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综合分析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建设一批信息服务类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和综合运用等服务。支持企业和工业园区(集聚区)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四是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区。通过基础产品和技术持续引导,培育形成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专精特”企业。重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四基”产业集聚区。五是在工业基础领域抓好一个军民融合。把作为工业强基的重要方面,切实发挥军地两个优势,实施“四基”军民融合发展联合行动。
工业强基取得积极进展
从工作层面看,工业强基从“十二五”之初开始推动,经过多年努力,各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先导。从2013年起,即按年度编制“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连续4年纳入“6+1”行动计划。2014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工业强基的原则、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2016年编制《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起草《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发布《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验收评价工作细则》等。工业强基的制度体系日臻完善。二是以扎实的战略研究为支撑。加强理论政策储备,提高科学决策水平。2014年工信部委托中国工程院开展了“工业强基战略研究”,目前一期研究已圆满完成。2016年6月启动了二期研究,围绕重点领域“一条龙”推进路线图、专精特“小巨人”企业培育、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产业质量基础示范应用、数据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以及综合与政策等专题开展研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研中心、行业协会等也开展了分产业强基方向研究。这些战略研究为工业强基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三是以优强的示范项目为抓手。财政部设立了工业强基工程专项资金,目前规模达到16亿元。2013年至今,共支持了253个示范项目,总投资近380亿元,安排财政资金超过40亿元。示范项目在不同年度各有侧重,能够适应国家整机产业发展所需,能够反映工业基础领域的突出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四基“卡脖子”问题。四是以生动的地方实践为带动。各地“四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卡脖子”问题初步解决。如,湖北鼎龙静电图像显影剂用磁性载体示范项目,制定了磁性产品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成功应用于施乐、戴尔系列中高速彩色打印机、复印机。江苏兴澄特钢高标准轴承材料示范项目,形成了整套高标准轴承钢制造核心自主技术,实现高标准轴承钢、高档汽车用钢大量替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提高到80%和35%。
工业强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战略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多方面资源,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为制造强国建设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