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PPP配套政策将密集出台 明年落地规模望达两万亿

   作为财政支出创新的重要形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仍将担纲明年投资主力。日前从业内获悉,2017年PPP或掀起2万亿元落地热潮,税收优惠、操作细则等相关政策将密集出台,鼓励与规范并举的政策框架将进一步完善。其中,财政政策重点将从“补项目”转向“补运营”。

  从2013年底开始推广至今,PPP在我国推进已有三年,三年来几乎每年都保持着翻番的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在2016年,随着这一模式逐渐被接受,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地方债管理日趋规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推动PPP的热情高涨,今年项目数量和金额也均再创新高。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底,PPP项目数量已经超过1万个,投资额超12.7万亿元。

  展望2017年,业内认为,PPP仍将作为投资主力保持快速增长。一方面,明年经济稳增长仍需投资发力,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财政扩张空间有限,基建投资将更多寄望于PPP等创新融资工具。

  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表示,今年全年PPP落地规模大约在1.2万亿元到1.5万亿元,可以预计明年PPP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落地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一般而言,只要项目正式签约,不论是融资还是垫资方式,都可以视作落地。因为合同已经形成约束机制和时间表。”

  不过,他同时也指出,预计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不会再像近三年来这样突飞猛进。一是因为前两年发改委和财政部推出了很多十几亿的大项目,明年主要是将这些大项目一步一步推进落实,新项目推出速度会有所下降。另外,伴随PPP的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可以说,明年推进的过程,同时也会是问题暴露和解决的过程。

  比如,金永祥指出,按照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地方财政用于PPP的资金不能超过可支配财力的10%,今年已经有些地方接近或者达到这一上限,明年预计会有更多地方达到上限。此外,还有大量的项目,国有企业等社会资本方主体已经和地方政府签约,但是还没有和银行签约,明年这些项目要继续推进面临完成融资的挑战。这些问题不解决,都会制约PPP的推进。

  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部长史耀斌日前在全国财政系统PPP工作推进会上也坦言,一些地方的思维仍然停留在融资搞建设上,打着PPP的旗号采取政府承担兜底责任的形式,政府回购、明股实债、固定回报等变相融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项目缺乏运营和绩效考核,实质上是拉长版的BT(建设-转让)项目。这些做法既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影响PPP模式的规范推广,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表示,PPP作为财政支出方式创新的重要形式,能够克服传统财政投入的缺点,利用政府和社会合作的机制去实现公共目标,未来这种形式可能还要继续深化。在他看来,政府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推动PPP的健康平稳发展会是未来的重要内容。从“补项目”到“补运营”的转变,是一系列保障措施之一,社会资本关注的是从PPP项目中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以及在PPP运营中顺利退出。政府要采取措施消除社会资本的顾虑,保障合理的成本补偿。

  蒋震表示,政策层面还是要尽可能按照收益分享、风险共担相匹配的原则推动优化PPP的实施,对于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问题,要进一步细化,要有可操作的细则。

  业内人士也指出,PPP项目的顺利实施,与配套政策是否健全密切相关。现行投融资、税收、财政补贴机制与PPP运作没有形成配套合力,地方政府在理解和认识上存在偏差而缩手缩脚,社会资本方因此也疑虑重重、参与度不高,PPP合作谈判多而结果少。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制度建设,进一步细化部门分工,完善财税、金融、土地、融资、社会资本分工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体系。

  在金永祥看来,政府推出了大量项目,金融机构积累了资金存款,如何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以适应PPP的需要,这很关键。他指出,事实上,有些问题已经不是取决于政策和立法层面,而是要通过改革的方法去解决。

  “PPP改革不亚于经济体制改革,它涉及经济体制、投融资、财政、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改革,尽管项目在全国火热推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PPP确实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一位地方财政系统人士也指出,随着进一步的规范,以及项目的持续深入推进,PPP将迎来更加严峻的考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