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央行:调整业务范围 短期不再新增

 

导读:央行:调整业务范围  短期不再新增。对于未来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主要监管思路,央行也一并明确,“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


  “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央行对《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核工作的态度明朗——从严把握。惴惴不安地“裸奔”三个月后,获得牌照续展的支付机构不禁感叹,“感谢央行”。而对于未来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主要监管思路,央行也一并明确,“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

 

  调整业务范围

  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12家非银行支付机构(下称“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续展决定,自此,央行已对267家非银支付机构中的39家作出续展决定。不同于首批支付机构苦等三月之久,赶在第二批支付牌照到期的最后一刻,央行公布了续期结果。

  在这一批次中,12家支付机构中的10家均自2016年8月29日续展到2021年8月28日,为期五年。山东鲁商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和上海富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两家支付机构因各自的业务合并事宜,央行暂未给出续展时间期限。央行要求,两家公司应于2017年2月28日前完成各自相关支付业务承接工作。

  根据公告内容,两家支付机构的相关业务出现了合并及调整。其中,山东鲁商一卡通支付合并易通支付有限公司支付业务;富友支付合并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支付业务。此外,上海富友支付被停止在河南省、浙江省(不含宁波市)、福建省、天津市、江西省、吉林、湖南省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

  不难看出,与首批27家支付机构一样,央行本次依旧对部分隶属同一集团或股权重合的支付机构业务范围进行了规范整合,旨在优化牌照资源,减量增质。而对于有严重违规行为,核准支付业务事实上处于停滞或出现严重萎缩的机构,央行作出了调减支付业务范围的决定。资料显示,因涉及违规,富友支付曾在2014年被央行开出罚单。

  而在首批获得续牌支付机构中,有多家支付机构被调减了支付业务类型或覆盖范围。例如易宝支付等被缩减银行卡收单业务范围,平安付等被终止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范围,财付通方面则主动终止了固定电话支付业务。对此,央行表示调减相关机构的支付业务范围,主要因涉及以下情形:一是发生过严重违法违规或风险事件,如2014年预授权风险事件的主要涉事机构;二是支付业务未实质性开展、已严重萎缩或停滞发展,主要是固定电话支付业务、预付卡受理业务、仅限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使用的预付卡等支付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此前因严重违规被处以大额罚款的支付机构,缘何在此次《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中也获通过,央行的回答是,“支付服务市场的规范发展需要时间。”“非银行支付机构正式纳入人民银行监管至今仅有5年,相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传统支付服务主体,普遍存在创新冲动有余、合规意识不足的问题,这个相对年轻的行业需要一定的监管包容度。”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也为避免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前期被人民银行处罚的一些支付机构涉及商户和消费者较多、交易量巨大,具有重要机构特征。

  “央行对于支付机构的合规性要求逐渐细化、规范化,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为了不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业务的整合、缩减以及牌照的收紧将稳步进行,短期或许存在部分的改错空间。”在东兴证券分析师喻言看来,尚有200余家支付机构在等待牌照续期的审核结果,业务的整合缩减和牌照的收紧将是必然趋势,想要保住牌照获得续期,加强自身合规性和业务有效性是唯一手段。

  短期不再新增

  资料显示,2011年以来,央行陆续8轮共发放支付牌照270张。其中,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因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涉嫌非法吸储等原因,浙江易士、广东益民和上海畅购的支付牌照相继被央行注销,目前市场上仅剩267张支付牌照。加之在目前两批续展机构中,多少都已面临合并及业务范围调减,业内称未来支付牌照资源将越发稀缺。“从近年发布的相关行业政策看,预计央行未来将严格控制牌照数量,同时撤销违规机构牌照,淘汰能力不足的市场参与者。”安信国际分析师蔡伟鸿表示,观察到自2013年7月后,央行已大为减慢新牌照发放进程,另有违规企业被注销相关支付牌照,行业政策发展日趋明朗化。

  一个主要方向是支付牌照的收紧。目前,央行已经明确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主要监管思路: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防范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为底线。对此,业内判断未来支付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随着对支付牌照的收紧以及获得新支付牌照门槛的提高,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业务相似的支付机构或将通过并购、业务整合等途径提高竞争优势。同时,在央行提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的情况下,收购已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将成为获取支付牌照的主要途径。”喻言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整个支付行业将出现大量的并购整合情况。

参考《2017-2022年中国银行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3月5日,据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

2025年03月06日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大

2025年03月03日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落;大型企

2025年03月03日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分量。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登记在册的企业总量中,民营企业占比稳定在92.3%。

2025年02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