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资委通报国企改革进程 2017年央企数减至两位数

  12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关于国企国资改革情况。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明年央企数量会继续减少,“明确地说,会减少到两位数。”在去年完成6对12户中央企业重组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动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宝钢与武钢、中储粮总公司与中储棉总公司5对10户中央企业进行重组,目前中央企业户数已调整至102户。

  8项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今年又先后出台了7个专项配套文件,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已经完成。国资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36个配套文件。“1+N”文件体系及相关细则,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

  目前,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直接组织开展了“十项改革试点”,其中,国资委承担的8项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

  值得注意的是,董事会职权试点进一步扩大,将在宝武集团、国投和中广核集团开展。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将在国投、中国通号等中央企业的二级企业开展。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增点扩面,新增神华集团、宝武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等6家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在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开展。“两类公司”试点企业合计已达10家。

  张喜武表示,兼并重组试点重在推进深度融合,在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中电投集团和国家核电等原6家企业重组后组建的3家企业进行试点。信息公开试点已在国家电投、南航集团、中国建筑、中粮集团4家企业开展。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方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由试点转为在全国全面推开。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已确定了10家试点的中央企业三级子企业名单。

  张喜武明确介绍了央企重组的三大思路,一是瞄准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推进重组,二是助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推进重组,三是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效率推进重组。

  与此同时,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中央企业的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超过92%,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68%。

  多数央企年末实现盈利

  张喜武介绍,瘦身健体,不是为瘦而瘦,也不是以瘦为美,瘦身是为了更好的健体,更有力地提质增效。

  一直以来,管理层级多、法人户数多是国有企业的“老大难”问题。今年5月18日,国务院第134次常务会议部署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张喜武告诉记者,仅仅半年时间,“压减”工作就取得了可喜进展。到目前累计压减法人单位1777户。

  在去产能上主动去、坚决去、去到位,用“去”为提高有效供给腾出空间。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作为“牛鼻子”,截至10月末,中央企业去产能、清“僵尸”已完成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1万人,预计全年可完成400户处置治理任务。

  截至10月底,中央煤炭企业退出煤矿53个,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512万吨,完成率110.4%;分流安置职工31380人,完成率89.2%。中央钢铁企业完成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完成率141.7%;分流安置职工29679人,完成率111.3%,超额完成钢铁行业化解产能任务。

  电信、航空、建筑、军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央企普遍加大了系统降本、技术降本的工作力度,努力压降“两金”、提高资金集中度。1—10月,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压降1.3万亿元,存货压降1.8万亿元,已完成全年“两金”压控总体目标。中国移动1—10月营销费用同比压降339亿元,降幅32%。中煤集团、中钢集团、中国铁物、中国二重等4家企业加大扭亏力度,预计全年实现盈利。

  张喜武介绍,1—10月,中央企业克服大宗商品价格低位波动、政策性让利因素较多等不利影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一举扭转了连续18个月的下滑局面,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231.4亿元,同比增长0.5%,初步实现了效益恢复性增长的目标。

  科学界定出资人边界 六大步抓党建

  张喜武介绍,国资委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积极从自身改起,全面梳理监管职能,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推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是抓好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龙头,坚持把强化出资人监管同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结合起来,将精简监管事项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改进监管方式手段,更多采用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监管方式。二是抓好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督保障。截至目前,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关于加强监督的文件39件。今年以来向国务院报送监事工作专报24份,向国资委报送专项(情况)报告157份。

  与此同时,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独特优势。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细化分解学习贯彻落实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重点抓了六件事,一是实现督导工作全覆盖;二是推动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三是全部推行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四是抓紧配齐配强党建工作机构和人员;五是健全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将抓紧印发实施。目前已有52家中央企业开展了党建工作责任考核相关工作。比如,中国电科党组探索构建的“量化有效型”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建立了路径清晰的“一五五九”总体架构,打通党建工作融入改革发展的渠道;六是抓基层强基础。把混合所有制企业、境外单位、新组建单位作为重点,消除组织建设空白点。比如,中国建筑致力于推动党建责任制下沉,创新提出“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党建理念和基层党建“五转化”工作思路。推进党组织按期换届,今年列入换届计划的28家中央企业将全部完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3月5日,据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

2025年03月06日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大

2025年03月03日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落;大型企

2025年03月03日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分量。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登记在册的企业总量中,民营企业占比稳定在92.3%。

2025年02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