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人民币汇率有“底”且不弱 勿把区间波动当趋势

  23日夜,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6.9,逼近6.92,24日开盘,6.92不保,在岸人民币跌至6.93附近后回稳,离岸人民币则击穿6.96,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双双走向“7”时代。眼下,美元强势未泯,非美货币跌成一片,人民币对美元在整数关口面前或有拉锯。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尚难判断人民币对美元调整是否到位,但丰厚的外储和丰富的干预政策储备,可确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出现无序贬值,渐近释放贬值压力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可控;中长期看,犹如中国经济出现阶段调整一样,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只是汇率转向双边波动中的一环,单边贬值不会长期持续。

  逼近7元一线

  11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调贬181个基点,报6.9085元,为2008年6月17日来首次跌破6.90。隔夜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交易已率先跌破6.9,续写逾八年新低。

  在闪电般跌穿6.8后,仅用五、六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便来到6.9附近。过去几日,人民币汇率多次逼近6.9而未破,最近一次只差8个基点,更激起市场对关口支撑的憧憬。

  不过,这条仅存在心理层面的“防线”终究不牢。23日夜,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6.9,逼近6.92,24日开盘,6.92不保,在岸人民币在跌至6.9270附近后出现拉升并转为横盘,16:30收盘价报6.9189,较前收盘价跌261基点;进入夜盘交易,在岸人民币波动略微放大,但仍维持盘整,截至18时,报6.9178.

  11月17日,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就已跌破6.9;23日,离岸人民币最低跌至6.9568,24日早间,6.96也宣告失守,离岸人民币最低跌至6.9650元后出现反弹。截至北京时间24日18时,报6.9422,较前收盘汇率涨122基点。两地人民币汇率价差收窄至250基点以内。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双双逼近“7”元大关。

  外汇市场人士指出,一般而言,整数关口对市场情绪和预期存在一定影响,对于刚经历一波急促贬值的人民币来说,短期能否守住“7”,对市场参与者心理作用可能更强烈一些。

  有不少机构也将“7”视为中短期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一道重要心理关口。月初以来,伴随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贬值,海内外机构纷纷下调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估值。不少机构包括汇丰、瑞银、渣打等均下调至6.9元,还有机构下调至6.93元、6.95元甚至6.98元,下调至7.0元及更低的机构寥寥无几。一些机构预测,人民币在跌至“7”附近或引来干预,因过快跌破7元关口易刺激市场贬值预期自我强化,加剧资本外流压力。

  24日盘面确有一些微妙变化。24日早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开后迅速被拉起,随后几乎“一”字走平;香港市场人民币汇率同样先抑后扬;同期,国际市场美元指数则继续小幅走高。过去一段时间,境内外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走势大致保持一致,24日亚市阶段则出现背离。

  美元走强成主要风险

  整数关口必有争夺,“大戏”或将开演。

  这一波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速度快、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已超年初和6月两波贬值。以中间价测算,11月4日至24日15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仅调升1次,调贬14次,累计调低1594基点,贬值幅度为2.36%;今年1月初、6月两波贬值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贬值幅度分别为1.44%和2%。除去年“8·11”前后外,这几乎是过去十余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的一波最猛贬值。

  美元则几乎处于过去十余年中最强势时期。自11月7日起,美元指数一度连涨十日,并重上100点整数大关,为过去近一年来首次。冲破100后,美元并没有停下上涨脚步,24日亚市早盘,美元指数最高触及101.91,创下2003年1月13日来最高纪录。这一期间,美元指数累计上涨超5%,堪称过去八年来最快的一波上涨。

  美元异常强势,基本上解释了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异常的弱势。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美元持续走强,构成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核心驱动力。同时,监管层对汇率短期波动可能持有比以往更开放的态度,没有过多介入市场定价过程,使得市场因素能更快作用于汇率变化,从而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看起来比以往更剧烈一些。这一点,从最近人民币跌破6.8、6.9两关口上就有所反映。

  研究机构认为,人民币走势,一看美元,二看购汇,三看经济。

  美元走强仍构成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风险。眼下,“特朗普旋风”虽在减弱,但余威犹存。美元指数虽对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反应充分,但市场关注点正转向后续加息进程提速的可能性上面。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宣扬激进财政刺激,增添美国经济增长和再通胀想象空间,或促使美联储更早更快加息。虽“新政”效果有待验证,短期内对美元汇率和利率的刺激边际可能趋缓,但确实为中期内重估美元定价提供新依据。至少在美联储议息决议公布前,美元将处于易涨难跌状态。另外,年底意大利修宪公投结果难料,欧洲分裂担忧困扰欧元,可能为美元指数上涨贡献额外动力。

  招商证券此前一份研报提示,明年一季度,由于春节旅游、个人购汇额度恢复及贸易顺差下降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仍将承受贬值压力。有市场人士补充称,不排除一些资金提前购汇,博弈年初人民币加快贬值,从而可能加重年底阶段贬值压力。

  此外,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较大,难免在短期内对外汇市场主体行为产生负反馈作用。最近,境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交易量、汇率隐含波动率、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期货成交量等指标纷纷上升至近几个月高位,反映出人民币看跌预期抬头,市场情绪不稳定,或进一步放大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

  眼下经济缓中趋稳,企稳之势尚不稳固,房地产调控等带来的影响有待观察。从中、美经济边际变化对比上看,经济能给人民币币值提供的正面支持有限。

  人民币有“底”且不弱

  人民币对美元能否守住“7”,市场可能没有“底”,但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是有“底”的,单边贬值行情不会长期维持。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一定贬值,反映当前中、美在经济增长周期及货币政策周期现状及预期层面的差异。在市场主体行为影响下,汇率变化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超调,但基本趋势与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是匹配的,这种市场供求因素主导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符合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改革方向,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短期看,不排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元关口附近争夺,但不能把汇率有效止跌寄托在“心理关口”支撑上。事实上,如果过度抑制人民币贬值,只会加剧汇率定价扭曲,人为增加风险隐患。同时,预计监管部门会适时适当修正贬值速率,确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有序、可控。我国拥有丰厚的外储和丰富的干预政策储备,加上我国仍是资本管制国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尚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不会失控,渐近释放贬值压力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可控。中长期看,犹如中国经济出现阶段调整一样,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只是汇率转向双边波动中的一环,单边贬值不会长期持续。

  国泰君安报告指出,汇率作为一种资产价格,不可能永远单向波动。在过去几轮贬值过程中,一旦汇率下跌,市场易形成持续贬值预期,国内资产价格和汇率显著正相关,但在最近这轮贬值中,国内资产价格与汇率的正相关性消失,甚至呈现负相关性,意味着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底部预期”,汇率调整越快,离“底部”和风险出清越近。市场对汇率预期已从“无底”转向“有底”。

  还应看到,最近美元异常强势,几乎所有非美货币对美元均有所贬值,而在这些货币中,人民币表现并不弱。据数据统计,11月4日至24日,欧元对美元贬值约5%,日元对美元贬值超9%,澳元对美元贬值近4%,新西兰元对美元贬值约4.6%。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日前公布,11月18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54,连续两周走高,11月4日则为93.78,说明最近人民币对美元较快贬值的同时,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大致平稳,还有所升值。

  市场人士指出,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形成机制改革后情况看,美元指数走强时,人民币存在相对美元贬值需求,但往往对货币篮子中其他货币汇率出现小幅升值,从而使得人民币指数总体保持稳定。即便未来人民币对美元跌破“7”,相比其他主要非美货币,人民币仍旧偏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3月5日,据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

2025年03月06日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大

2025年03月03日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落;大型企

2025年03月03日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分量。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登记在册的企业总量中,民营企业占比稳定在92.3%。

2025年02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