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央企重组“再下一城”中储棉整体并入中储粮

   国资委网站11月23日发布公告称,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与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棉实施重组。

  公告表示,中储棉将整体并入中储粮,成为后者全资子企业,中储棉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两大标志性公益类央企的合并拉开了公益类央企重组的序幕,两储合并后,可能把之前的竞争性业务剥离出去,明确公益类央企的定位。

  参与重组的中储粮、中储棉同为国资委直属的农业类政策性央企。中储粮偏重于政策性粮油收储;中储棉主要是负责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有不少关于中储粮与中粮重组的说法,但最终并没有按照行业开展重组,而是根据其功能分类开展的重组。

  李锦表示,中储粮与中储棉可以称得上最具标志性的两大公益性央企,尽管行业不同,但功能定位一致,都是以收储业务为主的政策性央企,其角色定位、考核标准等内容高度相同。

  “和其他央企相比,两家央企规模都不算大,最大的中储粮全年营业收入也只有1500亿元,其重组操作起来并不难。”

  截至2015年底中储粮总资产11263亿元,企业职工4万多人,2015年的营业收入1543亿元;数据显示,中国粮食库存大约70%由中储粮总公司负责监管,2015年中储粮粮食购销总量达到2.72亿吨。

  中储棉下有20家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公司,每年的经营收入与利润总额都要比中储粮少很多。2014年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之后,中储棉政策性收储的棉花量大为减少,这减小了中储粮整合中储棉的难度。

  李锦认为,两储合并之后,将有可能把两者之前的竞争性业务剥离出去。“中储粮下面还有一些饭店等竞争性业务,这些业务有可能会剥离到其他企业,从而明确中储粮公益性国企的定位。”

  此前,中储粮的经营业务范围拓展很广,其下设有多家加工、贸易类企业,与粮油收储主营业务的关联度并不大。

  中储粮早前已经开始了对其他业务的清理整顿。截止到2015年底,中储粮已累计注销非主业加工贸易企业14家,清理非主业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下属的三农服务公司全部注销,并将种业公司整体划转给中国林业集团,中储粮23家分公司管辖的850多家直属库也整合为344家中心库。

  此前,国资委已经推动完成了国家核电和中电投集团等多组央企的战略重组。两储合并之后,国资委旗下的央企数量为102家。

  国资委今年7月表示,正加快央企集团层面的重组步伐,积极推进5组10家央企的重组,还有几组重组正在酝酿之中,央企户数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内。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企重组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制归属成分复杂,因而跨所有制之间的重组进展一直不太顺利。但央企则不同,它们统一归国资委监管,属于同一所有者框架内的重组,部分业务也有重叠之处的话,就会更容易开展重组。因此,从整个国企层面看,实现整合重组的也主要以央企为主。

  李锦表示,今年的央企重组明显加快,其和去年最大的区别在于:去年的重组大都是在“一带一路”、参与国际竞争的外部背景下开展的,比如南车北车重组;但今年则是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行业结构调整的内部环境下进行的。

  在政策面上,新一轮央企兼并重组的路线图亦日渐清晰。

  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稳妥推进装备制造、建筑工程、电力、钢铁、有色金属、航运、建材、旅游和航空服务等领域企业重组,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有效化解相关行业产能过剩。鼓励煤炭、电力、冶金等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进行重组,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李锦认为,出台意见是第一步,在这轮央企重组中,政府将扮演重要的推动角色。本轮重组将是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依法重组”的过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