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与民生息是最关键的经济转型

   与民生息,就是要通过减轻企业和居民的实际负担,激励这些经济社会的财富创造者,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做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工作听取有关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并明确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破解民生难题,回应民生关切、满足民生需求也是增添发展动力。

  继明晰减税清费也是积极财政政策后,将破解民生难题,满足民生需求当作是一种增添发展的动力,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决策层对民生工作的重视,而是改革观、发展动力观的重要继承、发展和提升。

  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一直被传统地看作是一个“鸡与蛋”的难题:改善民生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只有经济发展了,发展的蛋糕做大了,才能为改善民生提供更多的经济社会资源,经济发展跟不上,改善民生就可能面临“无源之水”之虞,而民生的改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拓展经济发展的可行边界和空间。这种传统的认知,使得经济发展与民生面临着隐性的“两难困境”,即是先发展民生,还是先把经济发展搞起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更强调经济发展对民生改善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并将经济发展问题排序在相对优先的位置,并认为经济发展了,民生的改善就是水到渠成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两者不免存在冲突,如在政府财政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建设型财政支出一度是较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力量,而建设型财政支出一定程度上对民生改善产生不同程度的挤出效应,毕竟财政收益既定的情况下,支出的天平向建设型财政倾斜,就势必减少公共财政领域的投入。

     为此,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决策层多次强调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事业,探索构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包系统,但保增长和稳增长的情势下,民生投入方面确实面临着知易行难的现象。

  “满足民生需求也是增添发展动力”的理念提出,可以说是决策理论和发展指向上的重大发展,是在发展动力机制上的一场激励改善。忽视发展动力上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动力将难以达到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就会导致有发展动力的意愿共识,却缺乏行动共识,而改善民生实际就是对市场主体行为共识的有效激励,这实际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动力激励的重要环节。

  如何理解呢?其实,改善民生就是,政府要极尽所能向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防护型保障和透明性担保,向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社会基础保障包,免于私人部门生存焦虑的压力,那么完善的民生保护和严格的产权保护等,将给私人部门提供一种向前发展的动力激励机制,进而从供给侧激活市场活力、迸发创新的能量,并从需求侧上通过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包缓解私人部门的后患之忧,使其敢于投资和消费。

  显然,改善民生看似发生在再分配的需求侧,但其发散效果是为供给侧注入一种发展动力的激励效应,帮助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经济发展动力的有效激励问题。

  当然,要使改善民生真正在供给侧产生动力激励效应,就需要继续通过简政放权等行政体制改革,再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将传统的行政管制思维逐渐转向行政共治思维,倡议政府与市场的共治理念,行政的施力方向更多转向公共民生和维护经济社会的良好秩序维护上,即向经济社会提供透明性担保和防护型保障服务。

  同时,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减税清费改革,甚至不惜推动公共服务财政赤字来降低经济社会的真实税负,与民生息,通过减轻企业和居民的实际负担,激励这些经济社会的财富创造者,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总之,改善民生不应理解为单纯的再分配问题,若将其树立在为供给侧的动力提供激励机制的视角高度来看待,将有助于拓展和丰富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为经济社会注入激励动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至92%以上

3月5日,据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

2025年03月06日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2025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大

2025年03月03日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2025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落;大型企

2025年03月03日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民营经济规模成熟 2025年民企座谈会中科技和消费领域参会企业明显增加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分量。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登记在册的企业总量中,民营企业占比稳定在92.3%。

2025年02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