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2年我国市场需求增量面临拐点

       内容提示:分析人士表示,债务危机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几乎主导了2011年大宗商品市场走势,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继续推进,中国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将放缓,提振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国因素”或将褪色。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继续推进,中国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将放缓,提振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国因素”或将褪色。

  尽管中东动荡再次引发原油价格高位震荡,但随着大宗商品在下半年连续两次大幅回调,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综合表现的CRB指数也结束了连续两年上涨的态势。分析人士表示,债务危机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几乎主导了2011年大宗商品市场走势,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继续推进,中国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将放缓,提振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国因素”或将褪色。

  CRB较去年底已跌逾8%

  今年3月份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债务危机显现,大宗商品的价格高位回落。截至11月24日收盘,CRB指数已较去年底回调了8.73%,国内期货市场跟踪主要上市商品价格平均表现的商品指数回落幅度则超过16%,综合指数重新回到去年9月份的水平。

  光大期货研究所负责人叶燕武表示,与金融危机后市场受流动性充裕以及政策刺激的环境不同,今年来经济增长相对前两年出现放缓和回落,政策刺激的空间也进一步压缩,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刺激政策陆续“退出”,都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了牵制。

  中信建投的分析指出,在商品下跌过程中,尽管下挫次序不同,但基本金属、农产品等主要品种都经历了普跌态势。澳新银行大宗商品研究总监诸蜀宁表示,从9月份以来,价格的下挫更是波及现货市场定价的商品。“与原油等在交易所上市的商品金融属性较强不同,铁矿石、焦煤等大宗商品更多是以现货市场定价,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现货定价商品的下挫折射出实体需求已放缓。”诸蜀宁说。

  油价表现依然“风光”

  不过相对于整体市场的弱势,国际油价的表现依然“风光”。“原油市场金融属性更强,除了受市场整体的恐慌情绪影响,地缘政治也对油价提供了强劲的支撑。”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陈克新表示,11月份以来原油价格逆市上涨,正是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力。

  数据显示,与去年底相比,尽管市场起伏较大,但原油价格仍呈涨势,截止到11月24日收盘,纽约市场油价仍较去年底上涨逾6%,由于年初中东北非局势的持续动荡,伦敦布伦特油价同期涨幅甚至高达近14%,与去年全年22%的涨幅已相差无几。

  在分析人士看来,由于地缘政治的持续演绎,与其余大宗商品更多受弱势宏观环境主导不同,原油市场供应可能紧张的担忧与经济放缓持续展开了博弈。

  对此,众多分析人士预计,尽管全球经济放缓,且欧债危机不排除出现更差的境况,但油价大跌仍不现实。

  “中国因素”推升价格进入尾声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几年市场热炒“中国因素”推升价格不同,2011年大宗商品的起伏几乎主要由地缘政治推动的原油价格以及债务危机主导。实际上,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中国市场逐步推进结构转型,“中国因素”对大宗商品的提振可能已进入尾声,包括金属、农产品等商品的需求增速面临“拐点”。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因素”一直是商品市场“屡试不爽”的炒作题材,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的报告,更是建议客户“涨幅最大的将会是那些中国需求大、自给率较低且闲置产能最小的商品,首选原油、铜、铁矿石等”,体现“中国因素”的商品也常常会得到市场资金的“特殊关照”。

  陈克新表示,面对内部转型和外部债务危机冲击,中国对大宗商品消费的结构明显调整,一方面内部需求增长明显高于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需求更多转向内陆省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郑联盛也表示,中国经济自身正在经历调整,以前加工贸易的模式有所萎缩,出口的减少,市场对大宗商品的消费一方面转向了内陆,一方面更加注重本地市场。“其实以前国际市场对‘中国因素’也有所夸大,大宗商品依然受全球总需求的影响更大。”郑联盛指出。

  中粮粮油副总经理费忠海认为,目前我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量,可能正处于“重大的拐点”附近。“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对于基础商品的需求都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增量、增速将进入到下降通道,或许在高峰期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总量也会进入下降的通道。”费忠海表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