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实现‘软着陆’

       内容提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实现‘软着陆’,明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平稳增长,仍能保持8%甚至8.5%以上的增速。”

       最近两个月对很多钢铁企业来说都是种煎熬

  从今年9月份开始,螺纹钢、线材等主要建筑钢材价格连续出现每吨10元、20元的阴跌,进入10月份,形势发展为每吨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暴跌”,一位小钢厂的老板表示,全国热轧螺纹钢价格已经从之前的5000多跌到4000元,每吨跌了1000元,跌破成本,“企业快破产了!”

  随着武钢、沙钢等主导钢厂连续下调出厂报价,柳钢、鄂钢、鞍钢等钢厂也都在10月下旬停炉检修,钢铁行业提前进入寒冬。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对记者表示,钢铁企业可以视作经济形势的“晴雨表”, 钢材需求回落以及钢价下跌都反映出经济增速的下行态势。

  经济数据“降声”一片

  钢铁行业的不景气,只是经济增速下滑众多迹象中的一个。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28个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的PMI数据或许更能说明实体经济活动在放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并创下2009年3月以来最低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称,PMI指数回落预示四季度经济仍有可能继续下滑。

  事实上,从更深层次来看,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确实无法如以往那样亢奋。

  受海外需求减少和国内紧缩政策的双重影响,出口下行趋势明显。9月份出口同比增幅从8月份的24.5%降至17.1%,而对应的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幅从8月份的26.9%降至-40.6%,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市场普遍预计,由于外需环境没有改善,10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到13%。

  过去几年,投资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但今年以来,投资增速从高位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固定增长投资同比增长24.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专家表示,随着政府主导的“四万亿”基础设施项目在今明两年陆续完工、商品房投资增速在调控中跌落,而保障房在前三季度已经几乎全部开工,进入四季度之后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集中释放势必拉低投资增速。

  此外,与出口和投资相比,消费虽然保持平稳,但三季度社会零售总额却创出七年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呈现逐季下滑趋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9.7%、9.5%、9.1%,渣打银行预测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滑至8%左右,而国泰君安预测甚至会低于8%。

  宏观政策走“平衡木”

  同样是“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回落却成为利好,并被市场解读为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的有利条件。

  9月CPI回落至6.1%,通胀拐点已经确认,市场普遍预期,随着10月中下旬蔬菜和猪肉价格的回落,以及翘尾因素的减少,10月CPI将明显回落至5.5%左右,年底将继续回落至5%以下。

  “物价高位回落,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成功实现‘软着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实现‘软着陆’,明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平稳增长,仍能保持8%甚至8.5%以上的增速。”

        樊纲称,中国经济最优的增长不是两位数增长,而是可持续的、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的增长。要实现这种健康增长,在某些时候经济会出现一定下滑,但下滑并不意味着滞胀。中国经济增速从11%降到9%,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高速增长,而且是比较稳定的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保增长”已成为未来宏观政策的重要落脚点之一。鲁政委指出,未来政策将进入走“平衡木”状态,即宏观调控政策需在“增长”和“通胀”之间求得平衡。

  “CPI涨幅已不再是政策的主要制约因素,关键是看经济增长。”袁钢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政策应该权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一方面,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因此,“房地产调控应该继续,但对于一般性生产就不应该继续紧缩了”。另一方面,国际上,欧美经济增长疲弱,“防下滑、防风险”已经成为多个经济体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不久前,欧洲央行突然宣布降息,目的就是防止经济出现轻微衰退。

  政策传递“微调”信号

  下半年以来,决策层多次对实体经济进行密集调研,仅10月份一个月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一连深入四个省区考察,并召开了五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一系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

  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数项举措;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9项经济部署,明确提出宏调政策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同时,就稳定物价、保障农业生产、坚持房地产调控、支持小微型企业、防止年终突击花钱等作出一系列部署。

  每年第四季度一般是经济工作承前启后的关键期。按惯例,中央将于12月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今年经济发展状况,同时确定明年宏观调控的政策方针。因此,市场人士解读,上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动向,既是为今年经济“收官”谋划方案,也是为将要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准备,进而为明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实现中国经济“软着陆”打下基础。

  事实上,在政策“微调”的信号发出后,市场已形成未来宏观政策会趋于定向宽松的预期。不过,多位专家表示,政策会出现结构性调整,但就此判断政策基调转变为时尚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