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分别为3%和20%,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2%,资本充足率达到11.1%,相比发达国家普遍高达50%左右及以上的公共赤字和5%左右或以上的预算赤字,中国在全球危机中的巨大盈余、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潜在的长期升值前景,对发达国家经济非常显著地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从负面作用看,如果中国经济盈余和健康状态继续持续下去,发达国家经济竞争力势必大幅衰减,全球地位将大幅下降。但从正面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强势无疑对于挽救全球金融体系彻底崩溃、全球经济深度衰退具有重大意义。在危机后续演变过程中,中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缓冲、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显著,这就是中国盈余和升值的核心所在。
发达国家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其潜在的条件就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维持长期强势和健康,甚至是要求人民币更大程度地作为国际货币。但从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一个长期趋势,正如金砖四国的全球经济比重上升是一个长期趋势一样,人民币国际化也同样是一个长期趋势。因此,中国积极推动“平衡的、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前行”,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实际上,这是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战略合作机制的一个重要结果,其首要的问题是,全球各国、特别是G20这样的重要的国际性组织,首先要在战略合作的框架下构筑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长期发展方向,并寻找切实有效的路径。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所带来的一个“走向世界、推动世界”的过程,不仅如某些国家、舆论所担心的那样,是一个竞争的、争夺的过程,更是一个合作互利的、和谐的过程。在强调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之前,这种文化、人文领域的心理准备已经完备了么?目前恐怕未必如此。许多国家实体经济大幅萎缩、金融体系压力沉重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动荡加剧、人文心理失衡,并日益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社会排外等对抗性局面,对于情况更好的国家则具有更直接的刚性倾销和转嫁倾向,这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最大阻力。这必然表现在G20这样的国际机制中的复杂博弈,以及多哈回合中的艰难谈判。
全球经济再平衡与多极化的演变会很大程度上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双边合作机制的范畴。实际上,中国积极推动发展的全球战略合作机制,目前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双边和多边战略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全球更广泛的战略合作前景日趋清晰,但显然全球性的战略合作机制还未成熟。还需要不同国家继续深化双边或多边战略合作机制,并首先在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并通过双边或多边战略合作机制为全球经济再平衡创造条件,这才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长期趋势和前景。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