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警惕中国式通胀的自我实现

 进入8月份以来,我国肉类(尤其是猪肉)和鸡产品(如鸡蛋)价格快速上涨,在猪肉和鸡蛋价格带领下,本月上半月,全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普涨迹象。那么,中国农产品的价格是否会成为下一轮通货膨胀的导火索?换言之,在目前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是否会激发其他消费品也乘势而涨,从而真的爆发一场令人担心的通货膨胀局面呢?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首先,猪肉和鸡蛋价格是否会持续上涨?

    由于前一阶段猪肉需求大幅回落,造成价格低迷。但后来随着政府增加农产品储备的干预政策到位,以及所谓“猪流感”的影响消失,市场需求明显旺盛,而当初由于利润薄,主动减产的养猪户也不在少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表现出来的“供求”失衡的问题,可以通过市场力量加以解决。

    其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势头是否会蔓延到其他商品?而且,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中国式“通胀预期”自我实现。

    因为,人们会把猪肉价格上涨等同于通胀来临前的信号,这是有根据的,2007年中国通胀水平高的一个较大因素,就是世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中国价格“同”涨。当人们形成这样的通胀预期后,企业家自然提高产品价格,以“转嫁”公司经营所带来的高成本,消费群体也会根据价格上涨势头,更加确信通胀的形成,提前抢购,而富人们更是加大力度,投资“黄金”和“房地产”,以达到保值的效果。在社会根据自己的通胀预期所产生的抗通胀风险行动中,一定会出现消费品越来越贵的真正意义上的通胀状态。上一次国际农产品价格、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是通过相应的期货市场的定价机制实现的,这些产品都掌握在金融投机资本的手中。其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让国际投机资本通过输出通胀搭了“分享我们财富”的便车。但是,这一次是我们自身形成的,按理说,我们的市场有能力调节它。可是,一旦人们按照自己想当然的预期方向行动,那么,就是我们自己创造了“通胀”。值得忧虑的是,一小部分拼命兜售“通胀”故事的人,实际上是想利用大众“非理性的行为”来谋取自己“算计好”的个人暴利。对此,政府要在各个市场加强对“哄抬价格”的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打击。

    第三,农产品价格通过有效的管理,是否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能够远离通胀?

    我们认为,只要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改变,我们对工业生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一定会让我们再次陷入“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卖什么、什么就降价”的尴尬局面。所以,中国通胀再来的可能性还是在“成本输入型”上,而不可能在目前产能过剩、后顾之忧较多、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经济的格局下,出现消费品价格暴涨的现象!即使居民钞票拿得多(工资上涨,补贴增加),也不会轻易用于消费支出上,而更多地却流向虚拟经济,以期从中得到更多的钞票。这就使得中国实体经济产能过剩,虚拟经济却流动性泛滥。第二个形成当前通胀现象的问题,是通胀预期在先,自己为了抗衡通胀风险,出现提前囤积商品、房地产领域过度投资的行为,于是真的创造出建材和生活必需品持续“短缺”的通胀现象。第三个使中国陷入通胀状态的原因,是政府主导的拉动经济行为,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赤字的恶化,社会就会开始担心,政府财政赤字是否会通过增发货币来消化。

    所以中国要远离通胀,就必须改变过度投资、及时披露价格形成机理,以及打破市场垄断。

在条件成熟时,尽量把经济运行的方向盘交给能够创造市场活力的企业家和消费大众。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通过行政管理价格来避免通胀,不能够替代通过市场自身供求关系来调整价格的规律,甚至政府应该通过打破垄断,降低民营经济的准入门槛,促进价格形成的合理机制。这样做,会带来有利于消费者福利的“公平”价格水平,也会有利于消费者财富的健康成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对当前农产品价格的迅速反弹,我们不用人为地创造通胀预期,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一旦通胀形成,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为此,我们必须对中国可能形成的通胀机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