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产业转型升级

30年改革开放,中国GDP高速增长,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商品供给极度繁荣,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目前,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已经正式展开。

不过,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30年。以“高能耗、高污染”制造业的高速扩张带来的GDP高增长,一方面带来了工业产品供给的极度丰富与繁荣,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江河湖水的大面积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与此同时,城市工业的大发展,并未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相反,城市工业越做越大,城市楼房越盖越高,而农村经济发展却严重滞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被进一步放大,东中西部差距也进一步扩大。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工业化的高速推进,却并未有效推动农村城市化的同步发展,这直接导致我们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服务业无法成为中国劳动力的就业“蓄水池”,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比重较低。

表一:2007年中国三产业结构

产业划分 就业比重 GDP比重
第一产业(农业) 42.6% 11.7%
第二产业(工业) 25.2% 49.2%
第三产业(服务业) 32.2% 39.1%

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工业化,中国三产业结构呈现的主要特征是:工业GDP块头最大,但它吸纳的劳动力就业量却是最小的。相反,GDP贡献最小的农业部门,却吸纳了中国最大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此外,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远小于工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量也相应较小。也就是说,“产值工业化”只是产值虚高,它并未有效辐射农业,也未带动服务业大发展。当然,全国42.6%的劳动力“种田”养活13亿人口,这也是了不起的一个进步,但42.6%劳动力却只创造了11.7%的GDP,这也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及行业效率的相对低下。

表二:发达国家三产业结构

(一般情形) 就业比重 GDP比重
第一产业(农业) 低于5% 低于5%
第二产业(工业) 20——30% 20——30%
第三产业(服务业) 超过60% 超过60%

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来看,它们的GDP结构与就业结构表现出了高度的对称性和匹配性,而且,自从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后,它们的服务业就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全社会6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并同样创造了60%以上的GDP。相反,农业吸纳劳动力不足5%,它所创造的GDP也不足5%;而工业的重要性则降低至20——30%。

相比之下,中国产业结构急需升级换代,经济增长模式也要从注重GDP数量增长转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本轮扩大内需过程中,不能再重复十年前的“故事”,我们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抓住机遇,下狠功夫实施经济转型大战略。基本思路是: #p#分页标题#e#

(1)以农业产业化解放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并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全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重构农村自我造血机制,提高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社会福利。

(2)以节能减排、降耗治污来改造传统工业,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来武装现代工业。“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必须加大治污成本,并以此作为现代工业和绿色工业的开端。30年的工业化扩张,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大行业作为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这6大行业的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的比重接近70%!200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据统计,在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16个。中国70%的河流与湖泊受到污染,有一半的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因此,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手段,让工业尽早尽快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现代工业,已成当务之急。

(3)以农村城市化和完善的物流网对接,做大现代服务业,让服务业真正成为中国庞大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第三产业是以高端服务业为龙头的现代新兴产业,它的高科技含量、高效率物流,以及人性化的社会公共服务网,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巨大魅力之所在。

因此,在“扩大内需”的巨额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的引导下,官方投资与民间投资应该合力抓住机遇,从战略高度实现历史性跨越,扩大内需的核心应该是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并让国民共享GDP增长的经济成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