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各国再出手 救经济也救股市

刚刚过去的一周,A股终于结束了连续4周的下跌,收出了久违的周阳线。在经济基本面不乐观的因素逐渐显现之后,还能出现这种走势,市场普遍认为,是不断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给了投资者一些希望。

国际方面,各国连日出台措施刺激经济,欧洲已经展开了新一轮降息热潮;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给了市场诸多期待;海外股市也基本停止了前期瀑布式的下跌,昨日亚太股市更是出现普涨。国内方面,有消息称10月CPI、PPI增速再度双降,为货币政策转向提供更大支持;而平准基金将于本周末推出的传闻,更令昨日午后大盘放量回升。

国泰君安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虽然世界经济短期内仍难有起色,但金融领域最坏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救援行动

中国政府酝酿庞大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投资者憧憬平准基金入市,这是本周A股出现反弹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大小非”解禁的压力明显压制了本周难得的反弹,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海通证券(600837,收盘价12.64元)。此外,实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正逐渐显现,从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对于企业盈利出现下滑的担忧已经成为现实,这都让投资者无法保持乐观。

利好政策频出,累积到一定阶段,其威力就会显现,但经济基本面又的确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夹缝中,A股将何去何从?

全球都在救市

11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再次下调主导利率50个基点,由3.75%降至3.25%,以期扭转欧洲经济的颓势。至此,欧洲央行的降息幅度已达1个百分点,这是自1998年欧洲央行成立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息举动。同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1.5个百分点,降至3%,以刺激正在步入衰退的英国经济。此外,瑞士央行6日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降至2%。紧随其后,丹麦中央银行6日宣布,从11月7日起将其指导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即从目前的5.5%降至5%;同时将贴现率也降低0.5个百分点,从目前的4.5%降至4%。捷克央行行长杜马11月6日表示,捷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通过投票决定调降基准利率0.75个百分点至2.75%。在欧洲各大央行宣布降息后,韩国央行周五宣布,将基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00%,这是韩国央行近期第二次降息。

除了降息,各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11月1日,俄罗斯再次下调了石油出口税。11月3日,韩国政府提出计划明年减税和新增政府支出14万亿韩元(约合11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德国政府11月5日通过一项刺激经济增长方案,在未来两年内刺激企业、个人和地方政府总共投资500亿欧元,以推动经济增长。美国财政部11月5日宣布,下周将发售总额达550亿美元的国债,为政府的大规模金融救助计划筹措资金。

奥巴马顺利当选美国下一任总统,也给了专家对未来乐观的理由。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奥巴马将会很快实施更有力的金融危机振救方案,并采取加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育、研发投入等办法来启动美国内需,进而促使美国经济早日复苏。

奥巴马“新政”将会对世界释放良好的信号。美国GDP占全球1/3的份额,美国经济的复苏,将给全球创造更多的需求,从而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全力救经济

上海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胡月晓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已经确立,预计随着国家刺激经济措施的不断落实,经济最早将在2009年中期开始复苏,而最晚到2010年会有一个全面的复苏。

为了应对经济下滑压力,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出现了明显的放松。在10月份连续两次降息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又披露目前已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不再加以硬性约束。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指出,“这个举措同当前降息等货币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均意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力争把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p#分页标题#e#

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透露,对于受到冲击最大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密集型中小企业,继前不久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高两个百分点之后,有关部门有望在近期再次调高1个百分点,以弥补企业生产经营的支出。

另外,10月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财政部、工信部也下发了通知,明确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的补助方式和额度,同时也明确了申请补助资金项目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必须具备的各项资格条件。

10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高达2万亿元的铁路投资计划。随后,交通运输部向国务院上报的5万亿元投资方案也在等待批复。

胡月晓认为,今年以来刺激经济的计划可以弥补明年房地产的投资下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点是出口和投资,而现在投资下滑主要是房地产下滑,预计明年房地产增长率会变成-40%。今年的房地产投资在大概有3万亿元,明年会回落到2万亿元,减少1万亿元。

他大致算了一笔账:今年汶川大地震后,政府批准了1万亿元的灾后重建计划,这1万亿元要在3年内完成,平均1年3300亿元;铁道部建设计划未来2年增加7500亿元,1年平均也有3700亿元;而交通运输部5万亿元的建设计划,是在原有的3万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万亿元,摊到明年也能增加3000多亿元。因此2009年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就将增加大约1万亿元,正好可以弥补房地产投资额下降的部分。但是他也强调,这些投资额要在2009年中期之后才会发生,因为有一个建设审批的时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