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房价下跌土地流拍 地方财政无力撬动18万亿投资

  日前地方政府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数字已经膨胀到18万亿,远超中央所提的4万亿。而记者调查发现,因受累于房价下跌土地流拍,靠土地和楼市取得主要收入的地方财政实际上无法负担这么庞大的开支。

如果要实现地方政府18万亿的投资,则必须放弃财政赤字可控性的要求;如果要保证财政赤字的可控性,则必须让地方政府食言。

本报上周率先报道了《各地保增长热情高涨投资总额已逾6万亿》。可是短短一个星期之后,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数字已经膨胀到18万亿,远远超过了中央提出的4万亿。

在各地政府豪言壮语的背后,记者发现,地方财政力量实际上无力负担这么庞大的开支。

地方财政最多撬动10万亿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负责人王军表示,未来几年我国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将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但是他同时强调,这些赤字将在国家可控范围之内。

江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魏凤春告诉记者,财政赤字/GDP的结果小于3%,就可以理解为是处于可控范围的标准。

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保持8%的增长率,按照2007年GDP的基数计算,未来3年,我国可控范围内的财政赤字为7990亿、8629亿、9320亿。三年的财政赤字总额约2.59万亿。

一般而言,政府投资会带动社会资金跟进投资。记者了解到,1998-2002年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是3.2倍。如果未来3年的乘数效应与10年前相似,那么,地方财政可撬动的资金是8万多亿。

两者相加,政府财政赤字与地方撬动资金在未来三年的总和逾10万亿。

“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可能远不如十年前。”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十前年,由于基础设施回报率较高、住房制度改革,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较高。而如今基础设施回报率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业进入调整,乘数效应应该达不到3.2倍。

由此可知,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我国地方政府未来3年可撬动的投资总额,为10万亿。如果一旦突破10万亿关口,很可能面临财政赤字无法控制的结局。

两种可能实现地方财赤

魏凤春告诉记者,按照现行的预算法要求,地方政府不允许有财政赤字。所以地方政府支撑的财政赤字在理论上是零。

为了让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保增长的目的,有专家已经开始呼吁给各个地方发行债券的权力。

“允许地方发债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困难也很大。既需要修改法律,又不要出现广国投现象。”魏凤春表示,要实现地方发债的目的,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一是直接修改预算法,二是让地方政府通过企业主体来发债。“但是无论地方政府发多少债,中央政府是最后公共风险的承担者。”

实业界和银行鲜有表态

根据各地的投资规划,这18万亿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实业界以及银行。然而有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只有看到各级政府的热情,而实业界和银行的声音却很少听到。因此他建议,地方政府的投资要取得成功,既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政府间的合作,更需要地方各界的配合,防止产能过剩。

该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政府的巨大投资应该趁这个机会,积极扶持符合节能减排的产业,同时也需要防止因为政府投资的介入而导致部分资源品价格的扭曲,导致产能过剩。因此他建议,各个地方应该在巨大投资之前加强沟通,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使本次保增长落到实处。

地方财政存隐性压力

在显性的财政压力下面,隐藏的是隐性的财政压力。魏凤春向记者表示,这是市场最容易忘记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自从分税制实行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土地出让及其衍生品的价格上涨。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引下,不少城市为了提高土地拍卖收入,积极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在今年,不少城市房价下跌,土地流标流拍,土地财政遭遇挑战。

因此,魏凤春认为,前几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了。不仅如此,前几年充裕的财力使得政府推迟了很多制度性的改革,从而加重了负担。比如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用品定价的改革等。

他表示,或许减税在长期内会增加政府的收入,但它必然会减少政府当期的财政收入。在外部冲击时时存在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相应的弥补措施,财政压力增大引发的风险则难以控制。不仅如此,政府在财政充裕时增加的支出具有极强的刚性,在财政收入下降时,如果这部分支出不增加甚至下降,政府的承诺便变得不可信,这会严重地影响政策的效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