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截止到2017年底,肃建投四建集团成为了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建筑行业设计甲级资质,进入了全国建筑企业第一方阵。到2018年,四建集团成功晋升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又新增了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模板脚手架专业承包资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建筑业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而且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2018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9%;建筑行业增加值达到了61808亿元。预计到2023年我国建筑行业增加值将超8万亿。
2015-2018年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情况
数据来源:住房建设委
2015-2018年我国建筑行业增加值情况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
利好政策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总结了我国建筑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经验与成就、指出了当前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方向与措施。《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筑业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市场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为方向的理念,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建筑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7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装配式建筑的规划发展将有利于传统建筑加快转型升级。 2017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涵盖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建筑节能与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规划》旨在贯彻落实《意见》、阐明“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
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 |
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在某些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铁、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目前政府仍然在加大投入。城市的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的空间非常大,尤其是交通设施和地下管网、海绵城市的改造将会给市政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特大型、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将延续很长一段时期,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为例,我国城市人口的密度比欧美一些城市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公共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的主要选择。因此,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会与城镇化的进程共始终,已经建成的城市,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地下空间的使用将持续推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20年城镇化进行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不会停止,并逐步从特大型、大型城市发展到地级市。 |
对外承包工程竞争力持续增强 |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中国在这方面外承包工程建设的发展意味着建筑业成为了这项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业务规模日益扩大且发展迅猛,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这不仅是我国工程建筑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同时也是推动建筑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坚实力量。 |
技术革新助推产业升级 |
1)是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区分于传统的建筑方式,是将建筑所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PC构件在工厂按标准生产好后,直接运输至现场进行施工装配,实现了从“建造”到“制造”的转变。与传统现场浇筑的生产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环境友好、缩短工期、提高施工安全等优势。 2)BIM技术革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将两者结合,为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有效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装配式建筑和BIM两大领域的技术革新将有利于解决我国建筑行业在施工效率、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长期存在的痛点,推动我国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并朝着更加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