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共享经济产业行业现状调研及十三五盈利空间预测报告》
- 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要重视引导市场预期,为经济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要利用当前经济状况好转、企业效益增加的契机,平稳推进去杠杆。
- 未来应注意避免短期内多重政策收紧造成各主体无序去杠杆,进而引起经济金融市场 的动荡。
- 未来,央行将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削峰填谷”熨平临时性、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同时,可考虑设立多层次存款准备金制度。
- 去杠杆政策效果初显,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货币市场利率上行较快和债市融资困难等新问题。未来应重视有序推进去杠杆,避免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原标题:稳步推进去杠杆保持流动性稳定
宗良
在稳步推进去杠杆的情况下,保持流动性稳定,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
最近两年,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杠杆率较高和“脱实向虚”的状况,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和转型升级。今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进一步强调要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控制好杠杆率。“一行三会”也同步密集出台措施,强化企业去杠杆。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表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这为妥善处理去杠杆、市场流动性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达6.9%,超出了市场预期,但也存在基础不牢固、内生动力较弱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利率水平上升、债券发行减少等新现象、新问题。Shibor各期限品种利率已上升至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历史高点。截至6月21日,Shibor隔夜拆借利率为2.889%,相比年初上升0.68个百分点;3月期Shibor利率为4.688%,相比年初上升1.4个百分点,利率上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取消或推迟了债券发行计划。今年前5个月,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净减少349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近1.79万亿元。
利率上行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对深化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利率上行还使得部分债务负担较重的企业偿债压力上升,债务风险有显性化的可能。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和未来“缩表”仍会给我国利率带来较大压力,当前,宏观政策要特别关注各政策间的协调与配合,拿捏好企业去杠杆和流动性稳定之间的平衡,避免各类政策过度“叠加”导致“超调”。
一、稳定市场预期,把握企业去杠杆节奏
从国内环境看,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基本面的变化,上半年,我国经济数据持续好于预期,经济韧性强,年内调整空间较大,通胀也不会制约货币政策的空间。因此,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要重视引导市场预期,为经济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要利用当前经济状况好转、企业效益增加的契机,平稳推进去杠杆。同时,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重视处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从国外环境看,美元走弱并不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的改善,欧元走强是美元走弱的重要因素,全球货币政策转趋保守,美国货币政策即将进入加息与“缩表”并行阶段,外部流动性难以明显改善。未来需高度关注重要时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在金融监管趋严或关键考核时点要适时启动微调政策,货币政策要体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健”精神,适度加大对中期借贷便利(MLF)等中长期资金的投放。
二、加强政策协调,避免叠加影响流动性
加强政策协调是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重要体现。未来应注意避免短期内多重政策收紧造成各主体无序去杠杆,进而引起经济金融市场的动荡。第一,积极财政政策要落到实处。要加大积极财政资金的落实力度,防止货币与财政同时收紧造成经济下行幅度超过预期。用好财政存量资金,做好减税降费工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确保在建项目实施等。第二,监管政策要设定完成窗口期,避免金融机构短期内为实现达标,过快收紧信用和腾挪资产,造成信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加大。第三,进一步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未来监管政策协调将明显加强,包括信息共享、联合监管,消除监管真空。
三、适当调整政策,协调去杠杆与流动性
未来,央行将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削峰填谷”熨平临时性、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同时,应根据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流动性投放,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情绪。应高度重视关键时点的市场流动性状况,在金融监管趋严或关键考核时点适度微调流动性投放力度,不断通过“锁短放长”的公开市场操作注入长期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进行长期投资安排。稳定政策工具利率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企业去杠杆的表述,实质上也指明了企业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的关系,企业去杠杆才是根本。
四、注重政策创新,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当前,我国货币供应机制已由过去的外汇占款投放转为由MLF等新型政策工具投放。由于MLF需要质押国债等优质债券,客观上拉低了流动性覆盖比率(LCR)等指标,造成部分商业银行“不缺流动性,但缺指标”的情况。可考虑设立多层次存款准备金制度,这既有利于缓解流动性压力,又可以避免降准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一,将现行存款准备金分为两档。第一档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准备金率可设为7%左右),第二档为“调控存款准备金”(准备金率可设为10%左右),允许商业银行运用第二档“调控存款准备金”作为押品向央行融资。第二,增设信用借贷便利,融资额度以“调控存款准备金”为上限。第三,协调银监会批准将上述资金额度纳入LCR指标的分子,视为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五、稳定或略降利率水平,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今年上半年,央行通过提高MLF利率、回收流动性等方式倒逼金融部门去杠杆。去杠杆政策效果初显,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货币市场利率上行较快和债市融资困难等新问题。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略有上行,未来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这有利于缓解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汇率约束,提高利率调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这种形势下,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利率将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适当降低融资成本,既不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明显压力,又能引导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六、有序推进去杠杆,防止少数企业债务链断裂
非金融部门企业债务融资过快下降,容易导致债务违约事件的发生。要做好部分企业债务链条断裂的处置预案,将债务风险可能引发的后果和危害降到最低。未来应重视有序推进去杠杆,避免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一是促进债务违约处置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债务处置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明确债务统计、监测职责,做好去杠杆的进度及节奏安排。二是鼓励具有债务处置经验的机构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三是控制债务总体规模,引导市场主体有序去杠杆。无论是合法债务,还是非法集资,一旦超过合理限度,都会对经济金融稳定带来隐患。要防止各类市场主体过度举债,也要防止其债务在短期内过快下降,防止流动性水平下降过快。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