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提出了新的定位和工作部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表述,被看作是在减弱住房投资属性。这一新定位也正是民众所期待的,即让房子从投资功能回归到居住功能。
过去很多年,房子一直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和保障品。作为投资品,房子既被很多老百姓用来应对通胀,也被很多炒家用来谋取差价,甚至还被个别企业用来挽救经营业绩。比如,最近一些上市公司开启了扎堆卖房模式,就是为了挽救业绩。
炒房现象盛行,不仅会推高房价,增加普通老百姓购房负担和政府住房保障压力,而且还给经济、金融、楼市埋下了隐患。因为房子的基本功能是居住,一旦功能异化为投资,楼市必然会被注入很多泡沫,进而给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增加不确定性因素。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楼市新定位很及时也很必要。只有让房子回归居住本质,弱化其投资功能,经济、金融、楼市才能处在健康、安全的轨道,普通老百姓才有可能买得起房。但这一新定位能否切实遏制炒房之风、引导房子回归居住功能,关键还要看其他方面能否有效“配合”。
首先,遏制金融资金炒房。有学者指出,炒房最可怕的不在于用自有资金炒房,而在于用金融资金炒房,金融机构参与是造成高杠杆的主要因素。因为金融机构更有钱,参与炒房更方便。有房企负责人称,今年开始,他们去竞拍土地,发现竞争对手里有了基金公司,得出的结论是“不少金融机构的资金在往房地产市场投”。也就是说,多种金融机构或多或少参与炒房,炒房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能否遏制金融机构炒房,是落实楼市新定位的关键,这需要对症下药。
其次,提高实体经济收益率。做实业不如炒房,这是当下常能听到的一句话。“辛辛苦苦做实业利润不超过10%,跟买房赚4倍的收益没办法比”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些上市公司之所以通过购置房产,在业绩不好时又卖出房产,也是因为炒房有很高的收益率。因此,只有提振实体经济,让流动性有合理的“池子”,实体企业炒房之风才有望减弱。
再者,有效防止通胀并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很多个人投资房产,主要原因是房产是财富增值保值、对抗通胀的理想投资品。如果有更多安全可靠的、回报率高的投资渠道,炒房现象自然会减少。虽然说目前市场上各种投资理财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但频发的圈钱骗钱事件更让人恐惧。
最后,须用完善的税收手段遏制炒房。从国外经验来看,增加住房交易环节税收和持有环节税收是遏制炒房的必要手段,但我国在持有环节税收一直是缺位的,交易环节税收也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如此一来,炒房就变成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生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