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热销报告:中国住宅行业市场动态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2011-2015年)
文章导读:梁特首将人口政策放在政纲之首,新委任的行会成员中,又有人曾表明香港的经济、房屋问题涉及人口政策,是否预示新政府会在人口政策上有较大动作,值得我们留意。乐观地想,如果港府有办法提升新来港人口的竞争力,未来整个房屋市场的局面或会完全不同。
特首梁振英在本周四推出十招压市,招数围绕增加供应,虽然短期内可应市的单位不多(事实上亦不可能多),但在政策方向上,政府是走出了正确的一步。但大家要留意,政府没有提及「长期」供应,回避的原因,可能是怕一旦讨论长期供应,便涉及「长期需求」的问题,而背后又牵涉更敏感的人口政策。
早前我们提到,不论是评估后市发展,或是官方制订房屋土地政策,都应考虑外来购买力,特别是国内买家的影响。「内地人」在各方面对本地的影响愈来愈大,我们甚至认为,房屋问题--很大程度是与港府人口政策有关。
梁振英在竞选特首时,一直表现出关注本地人住屋问题,曾说公屋每年供应量应达3万个;他上任后,不待10月施政报告,便于7月中公布兴建青年宿舍、批准白表买家购买未补价居屋等。有关措施或有治标作用,但要治本,似乎仍欠长远规划。
我们认同劏房、「棺材房」等问题严重,政府财力可做到的,应尽力改善市民住屋条件;上述措施无疑可缓解迫在眉睫的问题。港府只要找到合适用地,加大公屋、居屋或青年宿舍的供应量应不难。
住屋需求取决于未来人口组成
但作长远规划,要考虑的不只是「当下」的财力是否足够,还要估量「未来」对住屋方面的需求---掌握需求量,才可定下长期的供应量,最终涉及的是政府的人口政策及规划。
例如说,每天150个持单程证来港的人士,当中有多少会合资格/有需要居于公屋中?父母是国内居民,在港出生的数万名初生婴孩,他们是香港永久居民,当中有多少会来港居住?又有多少人合资格申请公屋?政府如对此方面的资料茫无头绪,亦难以确定究竟一年要建多少个公屋单位,才可达成「3年上楼」的政策目标。
未来人口政策或有大变化
一般人的印象,可能以为梁振英擅长于房屋土地政策,其政纲第一章就在讨论人口问题。梁振英未上任前,亦已叫停2013年私立医院双非婴配额,试图令我们相信他对人口政策及此对香港未来的规划有一定的概念。此外,梁氏委任了林奋强入行政会议,一般人对林的印象是「地产分析员」,但他在年初接受传媒访问时曾提到,香港经济增长在过去十多年跑输新加坡,其中一个原因是新加坡着力吸纳较有竞争力的移民,新加坡新移民中有75%具大学学位,而同期香港的只有8%持有大学学位。低技术移民比重太高,令香港人均产值下跌。林氏进入行会后接受传媒访问,也曾提及本地住屋问题,涉及长期人口政策。
梁特首将人口政策放在政纲之首,新委任的行会成员中,又有人曾表明香港的经济、房屋问题涉及人口政策,是否预示新政府会在人口政策上有较大动作,值得我们留意。乐观地想,如果港府有办法提升新来港人口的竞争力,未来整个房屋市场的局面或会完全不同。
事实上,如果新来港人口以单程证为主的情况不变,而港府又与现时一样,没有审批权;未来新增人口可能较需要大量公屋。相反,如果新政府有方法改变日后来港人口的组成,香港的经济或可注入新动力,而新的住屋需求可能不是公屋而是较多的私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