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陶瓷行业中特别是在瓷砖企业,中国风格的瓷砖设计和展示设计悄然兴起。“风尚中国”、“中国印象”、“民族魂”等等概念频繁地出现在企业的产品展厅和各地的旗舰店里。这种中国意识和民族情结能被企业所释怀,确实值得肯定和赞扬。我留心了这些企业所倡导的中国风格的产品和展示设计,发现除了只是概念的提出外,要么就是中国传统元素直接在瓷砖或花片、腰线等上的应用。而且这些元素基本都是“拿来主义”,没有就传统元素进行再加工再设计。
记得06年,一位朋友把在意大利陶瓷展会拍下的照片拿给我看,其中就有外国陶瓷企业利用中国的书法和竹子等元素做瓷砖设计。我看了感觉设计的很幼稚,汉字(书法)歪歪扭扭,像中国的儿童体,竹子画的像中国的农民画。那位朋友特意向我介绍这些设计,好像从中察觉到了某种设计趋势的气息。果然不久,中国的陶瓷企业特别是佛山产区开始刮起了“中国风”。我对国内企业敏锐的洞察能力非常佩服,也对他们的“觉醒”感到欣慰。毕竟开始了“中国设计”。说到中国设计,我想一定要说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
新苏州博物馆是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看过新苏州博物馆的人都会感到新馆,既有中国传统味道和苏州地域特色,又有新时代中国的形式和风格的体现,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这正是贝先生对新苏州博物馆设定的“中而新,苏而新”设计理念的体现。
在新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中贝先生延续其一贯的建筑理念———能与环境对话的建筑设计。新苏州博物馆延续了他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不遗余力地发掘历史和文化根源,注重地方风格和乡土气息。绝不仅仅满足对现代科技的表现。使新苏州博物馆“不高不大不突出”,而“隐立”在苏州城中。新苏州博物馆建造在古城东北角齐门路与东北街的交叉口,老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旁边。紧邻拙政园与狮子园。鸟瞰新苏州博物馆,发现它与周围远近环境融为一体,并借景于拙政园和狮子园的景色。贝先生给新苏州博物馆整体风格的定义———“粉墙黛瓦”,延续了苏州民居传统建筑样式。他说:“要有苏州特色”,“苏州建筑粉墙黛瓦的特色不能随便放弃,但要有创新,既要有传统特色,又不能是传统苏州园林的复制……”
“粉墙黛瓦”是苏州民居传统建筑特色,但新苏州博物馆的“粉墙黛瓦”却又是现代的风格。放眼新馆,整体建筑与苏州民居混合在一起,从建筑的基本构架、色彩的展现、建筑空间格局都是江南民居的感觉。但仔细观察与品味便会发现新馆与苏州民居又有很大的不同。基本构架的形态发生了微妙的调整,色彩的反射光线略有不同,构建的材料与肌理则完全不一样。新馆中,白墙元素基本被保留,青瓦被一种深灰色石材替代,这种叫“中国黑”的花岗岩石黑中带着灰调,被雨淋湿是黑色的,太阳一照则颜色变浅呈深灰色。新馆建筑以现代钢结构取代了苏州民居传统建筑中的木构材料。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结构,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
贝先生的新苏州博物馆设计,看似是对苏州民居传统建筑的“仿制”,实为苏州民居意境与韵味的“渗透”,是苏州文化内涵的“传承”,是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延续”。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