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暴涨刚性需求急现萎缩
在过去半年里,陈炎伟连续“吃”进了6套房子,现在该是“收网”的时候了,他粗粗地算了一笔账:运气好的话,6套房子一转手就能赚到100万元现金。
在福州楼市摸爬滚打了近8年的陈炎伟很少在同一时间“吃”进这么多,哪怕2006年福州房价“跳跃式”上涨的那会儿,他最多只“吃”过5套房子。
“今年比任何时候都不一样,宽松的信贷和低利率的政策大环境,再加上开发商消化库存抛售的小环境,这都是难得的时机。”陈炎伟说,以他手中一套今年年初“吃”进的100平方米的商品房计算,开盘价每平方米5000元,总价50万元,贷款八成。6月底,这套房子的均价已经涨到了7000元,通过转按揭的方式将房子“卖”给自己,再次贷款八成,减去交易过程中的各种税费,就已经从银行赚到了十七八万元的差价。
“今年上半年,很多人都这么干,连开发商自己也这么干,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房价暴涨是件很自然的事。”陈炎伟说。
据统计数据显示,作为二线城市的福州5月份新开盘商品房均价已突破每平方米8000元的“防线”,进入7月,其上涨势头依然凶猛。
房价“高歌猛进”在一线城市北京也没有任何“刹车”的迹象。有关统计数据显示,4至5月间,北京有36个楼盘项目涨价,最大涨幅达到每平方米5000元以上;6月份新上市的项目中,老项目基本都在前期价格基础上上涨了千元;7月份开盘的项目依然呈现“千元跳跃式”的涨势。
在珠三角,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披露的数据,5月份这个省商品房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6107元,增幅3.7%。而具体到深圳,数据显示,5月份其住宅成交均价已经处于每平方米12900元的较高水平,而进入6月份之后,猛增至每平方米15400元。
与房价暴涨相比,刚性需求急现萎缩态势。6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已连续数周环比回落,距离4月份的高点已下降10%至20%;福州、杭州、厦门等二线城市在二季度商品房销售量回落幅度均在1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累积的刚性需求逐步释放殆尽的结果。
专家指出,短期来看,累计需求使得今年的潜在需求量巨大。而近期市场成交回落,除了涨价因素以外,开发商新增供应和库存减少也是重要原因。但房价上涨过高导致购买力透支,可能造成交量大大低于均衡状态;同时投资性需求兴起将明显抑制住房消费,这依然值得警惕。
金融业界人士开始担忧,房价如果继续上涨,很多刚性需求群体可能将无法再通过延长还款期限来支撑买房。“四五年前,个人按揭的年限一般是8年或10年;到了2006年,按揭年限上升到15年至20年;而现在,普遍是20年以上,30年的也不在少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个人信贷部经理如是说。
地价疯狂新地王制造新泡沫
房价“回暖”的信号在今年二季度已明显地传递到了土地市场。厦门、重庆、北京等城市连连拍出了多个高价地王,2007年那个地价疯狂的时代似又卷土重来。
6月8日,厦门市一口气推出8宗土地,结果8宗土地统统顺利拍出,而且平均的楼面地价在万元以上。
6月25日,保利地产在重庆以38.1亿元拿下西南土地市场出让价格最高的鸿恩寺地块。而万科虽然争夺地王“失利”,但仍然拿出了9.5亿元在重庆的另两场土地拍卖中拿下了两块住宅用地。
6月30日,中化方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40.6亿元的天价拍得了北京广渠门15号地,不仅成为“全国地王”,还再次刷新北京单价最贵土地纪录,楼面价高达每平方米15320元。
北京的土地市场在3月份还是一片清冷,基本都是底价成交,5月份后,土地市场开始“发烧”,频频出现高溢价土地。6月份更是疯狂,天价地此起彼落,接近周边项目售价甚至超过售价的土地也开始出现。
按照参与6月30日竞拍的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的计算,广渠门15号地每平方米面积所包含的地价成本超出了周边房子的平均价格,盖好的房子售价将是每平方米3万元。
尽管土地市场的回暖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房地产的回暖,但“面粉比面包贵”后,“面包”一定会涨价。在地价的推动下,为房价新一轮的上涨埋下伏笔,也将带来更多的房地产新泡沫。
厦门均和房地产评估公司总经理王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促成开发商大举进入土地市场的根源应该就是楼市成交量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利好刺激。开发商现在已经不再担心房子卖不出去了,他们担心的是接下来有没有房子可卖。
最近股市房地产板块的疯狂上涨,是房地产企业“不差钱”的形象注脚,房地产企业有三股资金活水,首先是信贷,据中原地产的一份报告称,在今年3月份,瑞安房地产、绿城中国等7家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分别获得了各大银行授信的总额超过850亿元;其次是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的增发融资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实力;其次是预售款,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以首付一成代付一成的优惠条件,诱惑投资者进入楼市。
经济学家张曙光对此表示了担忧,巨量信贷资金分流进房地产业,虽然能够带动十几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但仍然是个危险的信号。这将在楼市制造更多的泡沫,可能会造成比现在更坏的结果。
强势复苏恐面临政策“紧箍咒”
去年底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强势复苏与政策刺激直接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定量宽松的货币投放造成的通胀预期正在加强。而房价回归历史高位后的进一步上涨,应引起警惕。
在房地产圈内,对政策“紧箍咒”的担忧已现端倪。浙江大学江万龄国际经济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景乃权告诉记者,目前个人买房的“杠杆”已明显放大,月供的压力也已大幅增加。现在是低利率环境,一旦经济复苏明确,通胀压力上升,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所收紧,届时,购买力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削弱,前期因贷款宽松和利率低廉造成的房价泡沫,很可能出现破裂的风险。
联合证券鱼晋华认为,供求关系逆转造成房价温和上涨可以被市场接受,但在通胀预期下,更多投资性需求的释放将推动房价泡沫化,这也是政府所不愿看到的。而宽信贷和低利率金融环境的结束,将终结楼市的“好日子”。
实际上,所谓的“通胀预期”,必须在去库存化的基础上去考量,而房地产库存过大,一直是国内经济的难题之一。有专家表示,我国经济最难消化、也最需要消化的、最大的库存不是工业库存,而是房地产。以一个库存严重的商品或投资品追求资产保值的目的,是不现实的。
那么,政策调整的时间还有多远?
申银万国最新报告预测,未来一两个月仍将是政策的“真空期”,在决策层无法确定经济出现明显回升趋势之前,房地产政策出现紧缩概率不大。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开发商信心的恢复,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如果房价上升过快,面临的政策风险将加大,其中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包括: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按揭贷款利率水平等。(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