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观点是从充实社保基金角度来评论,而多数的观点则大多集中在股市层面,也就是国有股转持对于股市是利好还是利空。比较客观的看法是,由于可以部分对冲IPO重启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因此短期内,办法对于股市是利好多一点,但为长期埋下了隐患。
笔者支持这一观点,尽管这一政策不能彻底解决大小非减持这一“堰塞湖”对于股市的负面影响,但可以暂时缓解大小非减持的市场恐慌,并且确实可以对冲IPO重启对股市的负面影响。
但这似乎并不是办法出台的真正意义。
笔者并不否认保证股市的稳定对于中国经济、特别是提振信心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何中国会选择在这个时点出台这一政策。实际上,国有股转持或减持已经停止了近8年,而就在去年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曾表示国有股减持方案将很快公布,要知道那时中国的股市比现在更艰难。
在笔者看来,国务院“突然”出台这一经济政策的真正意义,与中国目前经济面临的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几周来,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说法众说纷纭,其中,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郭同欣在官方网站上发表的一篇《对当前几个宏观经济问题的初步分析》的文章,属于最乐观的观点,这篇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止跌回升的迹象,并且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将达到8%。
但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即使中国经济果如国家统计局预测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但其微观主体也很难迅速复原。这也就是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差别。不仅如此,中国的就业问题也很难得到缓解,理由很简单,微观利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很难指望企业会增加劳动力。
可以背书的是,近日,世界银行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依靠促进出口来增加就业的办法困难重重,这一点从5月份中国的贸易数据中就已经得到了验证。
尽管中国采取了多种方式促进出口,比如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和增加出口信贷、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和下调出口暂定税率。但这些都无法真正解决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需减弱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出口长期以来处于“打工”阶段,但其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却很难被抹杀。
但在中国无法提振出口的情况下,必须要找到其他的经济增长点。从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来分析。投资的挖潜空间已经很窄,因为在4万亿元投资逐渐到位的情况下,投资的边际效应正在逐步递减。那么毫无疑问,增加消费无疑是最后的选择。
更加应该注意的是,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型转型,是中国的一个长期经济决策,因此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看,提振消费都将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任务。某种意义上说,甚至上比“保八”更为重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提出要增加消费,特别是房地产业的消费。正如笔者此前论述的,房地产业的产业链极长,如果房地产业能够成功地热启动,那么其经济拉动作用将无法忽视,正如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吕政对笔者所说的:“中国经济能否完成‘保八’,将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启动与否和力度。”
而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症结,其实就是房地产价格和民众收入之间的差距过大。有观点认为房价肯定还会下跌,但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房价下跌的幅度不能过大,否则将会危及到中国经济的根本——中国金融业的稳定。因此如何提高收入,在现阶段也就是如何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将成为中国消费启动与否的关键因素。
提高可支配收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量的调整,这就涉及到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所得税的调整恐难很快奏效。这不仅涉及到中国的税制体系,更主要的是,从目前中国的财政收入来看,中央政府进一步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财力空间正在逐渐收窄,因为中国财政收入减收的情况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这就决定了间接提高可支配收入,将成为现阶段一个必然的选择。而充实社保基金则就是选择之一。
理论上讲,中国居民的储蓄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说,都是全球最高的,因此中国的消费潜力理论上非常巨大。但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中国居民的储蓄大多是用来养老或者预备突发事件的“拨备”。
我国社保基金有四个资金来源:财政拨款;国有股减持和划转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自身运营收入。按照社保基金建立之初的预想,资金的筹集主要是依靠国有股减持收入。但2001年暂停国有股境内减持后,虽然国企海外上市依然要按融资额的10%减持国有股,以充实社保基金,但这部分资金相当有限。2007年,社保基金收到的国有股减持收入43.89亿元,仅占全部筹资收入的19.32%。
目前,社保基金的缺口至少在一万亿元以上,尽管此前财政方面也对社保基金进行注资,但由于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发展速度较快,这一缺口很难迅速得到有效弥补。事实上,很多人的养老金账户都是在“空转”。
这种“空转”使得最具消费能力的工薪阶层的消费被极大地遏制。而现在转持办法的出台,无疑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但必须看到,办法的实施,对于消费的提振作用还较低。据匡算,国有股转持应转市值为 639.33 亿元,同万亿缺口相比还是杯水车薪。而社保基金今后的具体操作,也将关系到这部分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问题。
不仅如此,办法仅仅是对首次融资的划转进行了规定,对于再融资没有规定。而在当前,很多企业采取的都是再融资方式筹措资金。这一疏漏今后如何弥补,也将关系到对消费的提振作用。
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为经济转型已经迈出了切实的一步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