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充电桩亏损困局:每天充电8辆车才能回本


  充电桩强推广下的亏损困局

  随着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新能源充电桩的需求也愈发旺盛。近日,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对新建、既有建筑的停车位配建充电桩等充电设施做出了明确的量化要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策落地,一批新能源充电桩即将上马,不过,与此同时,充电桩企业经营压力能否因此得到缓解仍是未知数。

  新建小区100%车位需配建

  《意见》明确,北京将充电设施配建指标纳入规划设计规程,其中,办公类建筑按照不低于配建停车位的25%规划建设;商业类建筑及社会停车场库(含P+R停车场)按照不低于配建停车位的20%规划建设;居住类建筑按照配建停车位的100%规划建设。

  “这个政策对于新能源充电设施企业来说,肯定是利好消息”,主营新能源充电桩的北京电庄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先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政策落地,市场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会出现大量增长。不过他也表示,无论是办公楼、商场还是小区,能否按照配额顺利配建充电设施,还要根据既有设施目前的电力情况来看。他解释说,如果要为新小区的每一个停车位配建充电桩,就必须在小区规划之处预留足够的电力条件,满足所有充电桩同时充电的需求,如果老旧小区和已经建成的办公楼、商场希望重新配建充电桩,就可能需要对电网进行一定的改造,避免大量用电后出现跳闸的现象。

  除了电网负荷的担忧之外,还有业内人士对车辆的实际使用需求表达了担忧。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充电桩运营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现在新能源车数量在不断增长,截至今年7月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14.14万辆,但是这些新能源车分散在北京全市,这就导致了热门商场、办公楼和部分小区新能源充电桩供不应求,但偏远商场与小区充电桩无人问津的情况。这位运营商表示,未来北京新建的小区主要将集中在土地资源供应更加充足的区域,而这些区域往往位于城市的四环以外,周边商业布局还在不断完善中,充电的客流量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如果按照停车位100%的比例配建充电桩,或将出现闲置的情况。

  每桩每天充电8辆车才能回本

  实际上,业界之所以对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如此关注,正是因为目前大多数充电设施运营企业都难以盈利,而提高使用效率又恰好是企业扭亏为盈的关键所在。目前,北京包括重资产与轻资产在内的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总共约40家。

  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现在企业购买一个交流充电桩需要数千元,安装充电桩的工程费少则几千,贵则几万元,如果是直流充电桩成本则在6万元以上,而小区充电桩按照基础电价收费,算上成本后,到企业手上的费用所剩无几,只有依靠大量汽车刷卡充电,薄利多销。

  普天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则表示,经过测算,如果每个直流桩利用次数为每天8次,那么这座桩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但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充电桩平均每天被使用的频次在4次左右,这也意味着,企业每天只能通过充电收回运营成本的一半。多位业内人士都向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一根桩收回成本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1年中国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充电桩企业普遍亏损,充电站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先越表示,虽然充电站中的充电桩比较集中,容易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但也正因如此,充电站需要付出额外的管理费用,且需要面临更高额的土地成本、新建大量配电网设施,还有与充电桩无异的损坏风险,这些都是充电站难以盈利的症结所在。

  不仅如此,充电站的维护也出现了难题——企业额外增加了的成本。日前,有媒体对北京核心六城区的42处公共充电站进行实地调查,这42处公共充电站共有340个充电桩,其中,充电站内充电桩损坏和故障的比例达到了10.2%,被占位但不在充电的比例达到了27%,二者相加,无法使用的充电桩占比近四成。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在消费者提出“充电难”的同时,运营企业也叫苦不迭。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目前国网建设的充电站严重亏损,南方电网相关负责人则回应媒体称,充电站运营数据“太难看”,不方便透露,星星充电华北大区的充电设施使用率数据在20%左右,尚未达到收支平衡。

  运营期补贴将成大势所趋

  在成本难回收的背景下,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政府补贴。据了解,目前北京的充电设施建设单位可以申请政府补助,最高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不过,有企业透露,由于充电设施补贴的操作流程尚未完全明晰,申报手续和验收流程比较复杂,有企业对政策了解度不够,且地方政府对于补贴发放比较谨慎,所以补贴落地并没有想象中快,北京仅有少数企业拿到了建设成本30%的补贴。

  不过另一方面,专家也指出,企业不能仅靠补贴“输血”,还要自身具备“造血”能力,充电站运营商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售卖周边产品、广告投放等多种方式增强消费者消费的可能性,也可以采用减免停车费、充电优惠等营销手段,吸引周边新消费者。

  除了增加运营能力之外,对既有充电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也成为了最近的新风口。就在本月,北京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上周,国家电网宣布已经建成了全球覆盖范围最广、接入设备最多、技术水平最高的智慧车联网,接入充电桩超16.7万个,未来,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查找区域内是否有空闲充电桩可以使用,拉近了用户与充电桩之间的相对距离。

  但业界也指出,接入十几万充电桩的智能车联网其实运营成本十分高昂,中小型企业或难以承担设备、后台、数据互联互通所产生的巨额费用,这一市场如何不被垄断、中小企业如何寻找生机将成为下一个命题。而在刘峰看来,未来几年,充电桩企业将迎来一轮洗牌,部分长期亏损的小型企业倒闭或重组,投入大、布局合理的充电桩将迎来盈利的临界点。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主导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立项 已获多国支持

中国主导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立项 已获多国支持

7月16日,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消息称,由中国提出的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并获得德国、日本、芬兰等国的支持。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在超级电容器研发、生产及应用的产业链闭环已全面形成,不仅为中国“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也为全球储能市场贡献了中国标准

2025年07月18日
全球首款支付智能眼镜发布 支付宝赋能无手机支付新体验

全球首款支付智能眼镜发布 支付宝赋能无手机支付新体验

6月17日,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宣布,其智能眼镜产品Rokid Glasses正式集成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功能,成为全球首款支持支付功能的智能眼镜。这一创新旨在解决用户双手忙碌或不便操作手机时的支付痛点,推动智能眼镜进入支付时代。

2025年06月19日
中国成功研制国际首支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 实现关键设备自主可控

中国成功研制国际首支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 实现关键设备自主可控

6月8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我国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成功研制出国际首支P波段324兆赫兹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射频器件领域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2025年06月10日
工信部拟出台儿童手表强制性安全标准 多项措施规范市场发展

工信部拟出台儿童手表强制性安全标准 多项措施规范市场发展

5月14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针对3至14岁儿童使用的智能手表,从电池安全、网络安全、防沉迷、付费管控等多维度提出严格技术要求,其中明确禁止预置生成式语音问答应用程序,并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2025年05月16日
2025年1-2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 出口持续回升

2025年1-2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 出口持续回升

4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1-2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1-2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出口持续回升,效益有所下滑,投资增速小幅回落,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025年04月07日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3月26日,2025中国国际音频产业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发布的《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版)》显示,2024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主要产品总产值同比增长5.37%,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

2025年03月28日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3月2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Nvidia)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斥资约5000亿美元采购美国制造的芯片和电子产品。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四年内采购总计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并强调这些产品可以在美国本土生产。此举旨在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逐步将供应链从亚洲

2025年03月22日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1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11月同比增长9.3%。

2025年01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