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机器换人”热潮来袭 商业化“蓝海”待开发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不断消退,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利用先进技术解决用工难、用工贵问题,一场“机器换人”潮正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制造业发达地区向全国其他省市蔓延。福建省近日印发的《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该省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万台(套)以上。而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富士康也正稳步推行“三步走”的“机器换人计划”。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上市,餐饮、媒体、金融等行业的“机器换人”也将随之展开。

  “黑灯工厂”成现实

  人口红利的消退,用工成本的上升,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以及东南亚低成本竞争的双面夹击,都不断压缩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为了降本增效“腾笼换鸟”,由政府力推、企业力行的“机器换人”潮正加快部署,完全由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生产的“黑灯工厂”不断涌现。

  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机器换人”发展战略。早在2012年年底,该省就提出到2017年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完成“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数据显示,目前该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总量为3.4万台。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凌云表示,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机器人代替传统的产业工人数量约为200万人。

  2015年,上海、深圳、河南、湖北、黑龙江等地业相继出台了机器人扶持政策。广东省提出,未来3年工业技改投资9430亿元,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其中,据东莞市政府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9月东莞已有1485个项目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行动,项目完成后,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7倍,减少用工约8.7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1.1%。

  2016年,“机器换人”潮向更多省市蔓延。《河北省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万台。《重庆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力争建成10个数字化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00个智能生产单元。福建则提出,机械、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省级重点工业行业逐步实现“机器换工”;到2020年该省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万台(套)以上。

  在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企业纷纷开展“机器换人”行动。2011年,富士康CEO郭台铭公开宣布了“三年百万机器人计划”。据报道,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发展委员会总经理戴佳鹏日前表示,公司将分三个阶段完成自动化中国工厂的生产工作,最终目标是实现工厂整体的全自动化运作。目前,富士康在成都、深圳和郑州的工厂都已进入第二阶段或者第三阶段;先后共有10条全面自动化的生产线部署了超过4万台自主研发的Foxbot机器人。

  家电企业也是智能制造的主力军之一,美的、海尔、海信等纷纷上马机器人。据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透露,海尔已有四个工厂可以变成“黑灯工厂”,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转型。

  机器人加速商用化场景拓展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全面迈进的政策诉求以及产业升级的倒逼下,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不过,相比日趋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普遍认为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更大。目前,“机器换人”进一步向餐饮、养老、金融、物流等行业蔓延。在我国去年的“双11”中,快递公司纷纷启用了机器人分拣、无人机送货等。而在国外,亚马逊日前表示,该公司已在20个物流中心部署了

  4.5万台机器人;日本富国生命保险相互公司从2017年1月起将用“BMWatsonExplorer取代34名理赔人员。

  2017年伊始,机器人领域即掀起新一轮热潮,中外厂商纷纷布局服务机器人市场。在1月5日开幕的2017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百度、松下、LG、三星等厂商都展出了新款机器人产品。1月6日,A股上市公司保千里推出了商用服务机器大宝,可为餐饮、酒店、商超、金融、养老等行业打造智能全营销平台,替代重复性工作岗位。

  1月6日晚间,美的集团公告称,公司完成要约收购库卡集团股份的交割工作,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MECCA合计持有库卡集团3760.57万股股份,约占库卡集团已发行股本的94.55%。未来双方有望共同开拓服务机器人蓝海,带动美的向传感器、人工智能、智慧家居业务延伸,打造智慧家居集成系统化、生态链能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值正以20%-30%速度增长,预计到2017年规模将达到461.8亿美元,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将达到240亿元。

  是否会引发失业潮

  不过,机器人在带来智能制造、提升生产率的同时,是否会引发大规模失业潮也备受关注。2016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预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变革将造成全球500多万人失业。美国白宫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白皮书称,未来10-20年间,将有9%-47%的工作受到威胁。

  不过,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名为《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的报告中表示,机器智能化并不能完全取代人,而是部分取代并提升效率。同时不可避免的是,未被机器取代的就业机会将更新其技能要求——在智能机器和数字技术尚无法发挥的领域产生价值:如高技术性、灵活处理和解决问题。

  “不过,在人工智能经济时代,整个社会也需要应时而动,政府决策者需要调整保障政策,推动社会就业结构升级;劳动者自身也需要提高专业技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专家认为,在用工缺口之下实施“机器换人”,现有工人虽无近忧,但应有远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升是摆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面前的共同考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3月26日,2025中国国际音频产业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发布的《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版)》显示,2024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主要产品总产值同比增长5.37%,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

2025年03月28日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3月2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Nvidia)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斥资约5000亿美元采购美国制造的芯片和电子产品。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四年内采购总计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并强调这些产品可以在美国本土生产。此举旨在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逐步将供应链从亚洲

2025年03月22日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1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11月同比增长9.3%。

2025年01月03日
2024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20.3%

2024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20.3%

12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呈两位数增长。

2024年12月13日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拿下了全球50.2%左右的芯片市场份额。之后再是韩国13.8%,欧盟12.7%,日本9%、中国大陆仅仅只有7.2%,中国台湾7%。

2024年11月21日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而《报告》数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巨大,预计将交付1.9万台,市场价值将超3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将超全球五分之一。全球商用涡扇发动机交付量可能达到8.7万台以上,交付价值约1.5万亿美元。到2043年,中国商用涡扇发动机机队规模有望增长至2.1万台以上,其中窄体飞机发动机约1.6万台,宽体飞机发动

2024年11月16日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2024年11月12日,百度世界2024现场,百度发布首款眼镜——小度AI眼镜,称该产品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智能备忘等功能。

2024年11月13日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在上表所列企业中,已上市企业包括卓胜微、唯捷创芯、艾为电子、飞骧科技、慧智微、麦捷科技、富满电子、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其中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射频芯片业务占主营业务较少。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