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芯片巨头争相发力汽车半导体市场

  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使用车联网的汽车数量将从目前的6000万台大幅增加至2.5亿台。而另一家分析机构IHS则指出,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将达2100万辆。

  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的未来趋势正在让汽车变得像一个带有四个轮子的电脑,处理器、计算能力、网络互联等数字化元素也正在取代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部件的核心地位,即车用芯片、计算能力提供商将处于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核心位置。

  在过去,汽车行业一直拥有自己的芯片供应商,包括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等公司,他们牢牢占据着车用半导体市场,外来者鲜有机会进入。但是随着ADAS、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智能汽车对于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暴增,而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与计算能力正是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公司所擅长的领域,这就为这些消费产品芯片公司切入车用芯片市场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外来者抢滩汽车芯片

  芯片、处理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事情,由于车用芯片涉及车辆的安全问题,这些芯片的架构与消费级产品有较大区别,车用芯片市场一直都被恩智浦、飞思卡尔、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博世等公司所占据。

  虽然英特尔、高通、英伟达三家公司都曾推出了自家的汽车产品解决方案,但是以前其在汽车芯片市场的存在感并不算强。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快速发生改变。因为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语音识别、手势交互、4G网络连接、夜视系统、ADAS辅助驾驶系统、半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等功能不断涌现,并将逐渐成为标配,而第一批全自动驾驶汽车也有望于2020年左右正式上路,汽车对于计算能力的需求将会呈指数级增长。

  英特尔CEO科再奇在2016年IDF上表示,未来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每天将会产生4000GB的数据。而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正是传统车用芯片厂商所欠缺的。但这些则是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公司所擅长的领域,这就为它们切入车用芯片市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特别是高通和英伟达,其对于汽车产业的兴趣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在2015年、2016年的CES或是英伟达GTC大会上,人们都看到英伟达对自己的显卡产品的介绍非常简短,深度学习与自动驾驶相关产品反而成了其重点介绍的对象。

  而高通也不满足于仅仅推出一款为车内中控系统提供计算能力的骁龙820A和602A车载计算平台,直接豪掷470亿美元现金并购了汽车半导体厂商恩智浦,后者刚刚完成对另外一家车用半导体厂商飞思卡尔的收购,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公司。

  如果说之前的车用半导体市场还属于飞思卡尔、意法半导体、瑞萨们的蛋糕,那么高通、英伟达、英特尔等公司作为抢夺蛋糕的外来者,将推动车用半导体的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车用芯片市场潜力巨大

  IHS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的总体规模约为290亿美元。单从产值来看,车用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若按照增速来看,在所有半导体应用领域中,车用半导体的增速最快。市场研究机构ICInsights发布的全球半导体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18年,车用半导体的产值将会以每年10.8%的速度快速增长。高通此番大手笔收购恩智浦看中的正是恩智浦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霸主地位及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增长潜力。

  虽然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对于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公司来说,想要在汽车领域复制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辉煌也并非易事。

  首先,汽车厂商并不甘受制于人。汽车产业已有上百年历史,且不少公司都是拥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型公司,它们也看到了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都在积极进行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研究。在它们的研发进程中,其往往都会采用自行设计计算模块的方式来为自己的车辆提供计算能力,而并不会急于采购英伟达DrivePX类似的整体解决方案。

  其次,汽车芯片厂商也在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博世在2012年就已经成立了驾驶员服务驾驶事业部,除了为多家公司提供全套ADAS解决方案之外,博世还与长安一起进行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并在国内进行了2000公里的路测。

  最后,面临科技公司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自动驾驶技术除了需要CPU、GPU等计算模块之外,还需要人工智能、算法等软件系统,这些其实并不是硬件厂商所擅长的领域。像谷歌、百度、滴滴、Uber等科技公司也已经涌入这个行业,并且都准备推出整合了软件与硬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研发能力稍弱的厂商来说,直接采购谷歌这类的整体解决方案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进入21世纪之后,汽车行业也在日益被信息技术所改变,从最开始改进汽车的设计、生产、制造等流程,到现在改变汽车本身,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革命。在这一产业革命推动下,汽车产业的价值链也将重构,智能软件系统、处理器等芯片公司将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获取大部分利润,而整车制造、部件生产企业的地位将逐步下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3月26日,2025中国国际音频产业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发布的《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版)》显示,2024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主要产品总产值同比增长5.37%,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

2025年03月28日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3月2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Nvidia)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斥资约5000亿美元采购美国制造的芯片和电子产品。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四年内采购总计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并强调这些产品可以在美国本土生产。此举旨在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逐步将供应链从亚洲

2025年03月22日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1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11月同比增长9.3%。

2025年01月03日
2024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20.3%

2024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20.3%

12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呈两位数增长。

2024年12月13日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拿下了全球50.2%左右的芯片市场份额。之后再是韩国13.8%,欧盟12.7%,日本9%、中国大陆仅仅只有7.2%,中国台湾7%。

2024年11月21日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而《报告》数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巨大,预计将交付1.9万台,市场价值将超3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将超全球五分之一。全球商用涡扇发动机交付量可能达到8.7万台以上,交付价值约1.5万亿美元。到2043年,中国商用涡扇发动机机队规模有望增长至2.1万台以上,其中窄体飞机发动机约1.6万台,宽体飞机发动

2024年11月16日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2024年11月12日,百度世界2024现场,百度发布首款眼镜——小度AI眼镜,称该产品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智能备忘等功能。

2024年11月13日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在上表所列企业中,已上市企业包括卓胜微、唯捷创芯、艾为电子、飞骧科技、慧智微、麦捷科技、富满电子、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其中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射频芯片业务占主营业务较少。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