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空气净化器市场“杂草丛生”盼“净化”

  伴随着冬日供暖季的到来,一些地区再度为雾霾困扰,空气净化器和宣称有空气净化能力的产品也受到了居民的追捧。热销背后,这些产品的净化能力却不容乐观。

  市售产品合格率堪忧

  今年3月1日起,被称作“新国标”的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正式生效,我国对空气净化器产品的评价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时隔8个月,空气净化器市场依然远未真正“净化”。

  10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网购空气净化器比较试验结果显示,50个品牌的样品中,有11个样品安全指标未达到要求,21个样品性能指标未达到新国标要求,存在问题的产品共计26个,占总数的54%,其中不乏夏普等名牌。

  同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6年首次被列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空气净化器产品,56家企业生产的61批次中有14家企业生产的15批次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率超过两成。

  11月14日,中消协对24款空气净化器进行的测试显示,样机在主要性能上存在较大差距,颗粒物净化能效、甲醛净化能效项目,不同样机间最高均相差5倍,净化寿命最高的样机可达82个月,最低的仅为2个月,此外,一些空气净化器虽然标称具备除甲醛、除菌功能,也缺乏相关数据及权威机构认证。

  空气净化器在新国标面前纷纷“栽倒”,其实并非没有前兆。2015年年底,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新旧国标的过渡期里对空气净化器产品按照当时已经发布但尚未实施的新国标进行了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显示,43批次样品中,有32批次产品标称了适用面积,7批次产品的实际适用面积与标称不符;2批次产品未标称适用面积,但标称了颗粒物洁净空气量;9批次产品未标称适用面积,也未标称颗粒物洁净空气量。

  除霾新武器?“类”空气净化器功效有限

  空气净化器在冬日的家用电器消费市场上供销两旺,一些宣称自己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电器也成了“香饽饽”,那么这些电器的净化效果如何呢?

  宣称能去除PM2.5、净化空气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是市场的新“宠儿”。然而,上海市消保委对本市流通领域销售的负离子发生器开展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这些负离子发生器的净化功效有限。

  消保委测试的15件样品均在其销售的网站页面上宣称可净化空气,去除粉尘、PM2.5、烟雾等颗粒物,其中4件样品在网页或外包装上注明了商品的适用面积,分别是3至5平方米、8至12平方米、12平方米、16至24平方米。

  测试结果显示,15件样品的颗粒物洁净空气量水平不如人意,远未能达到产品标称水平。所有样品颗粒物洁净空气量均小于10立方米/小时,适用面积均小于0.7至1.2平方米。

  室内环境及微生物污染控制方面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李振海指出,消费者应正确认识空气负离子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有限的辅助净化能力,“单纯采用负离子技术的负离子发生器产品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空气净化器。”

  有意思的是,市场上连吸尘器产品都开始宣称自己有净化空气的功能:TEK品牌吸尘器的页面上称其产品“活性炭HEPA组件,过滤的不是空气,而是美丽与健康”,丹麦力奇品牌的吸尘器称其“具有过滤系统,吹出来的风比空气干净”,三星品牌吸尘器的销售页面称“不是所有的吸尘器都可以净化空气”……

  宣称吸尘器具有净化空气的效能,这样的说法是否经过实验的测试?在上海市消保委举行的约谈会现场,企业打起了“太极拳”:TEK品牌方称国内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属于“法无禁止即自由”;三星品牌方称页面是经销商自己写的,并非是品牌自有渠道。

  动辄“打擦边球” 商家频频误导消费者

  专家指出,面对爆发式增长的空气净化器市场,企业不能动辄“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作为销售平台也因尽责把控店铺的宣传和产品的质量,净化市场要看“心”;对消费者而言,面对尚属于新事物的空气净化器产品也要增强消费知识,学会比较和了解空气净化器的“芯”。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企业要对广告宣传上的标语负责,不能“想写啥就写啥”,标语上的内容不仅要有实验数据的支撑,还要符合新《广告法》的要求,不得使用一些极端化的词语。

  北京市消协也指出,网购平台运营方不仅要严格监控本平台销售空气净化器的产品宣传,避免出现一些夸大产品性能的宣传用语,还要建立能够把控平台第三方经营者销售商品质量的机制,建立快捷的消费纠纷解决渠道。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实验室主任沈浩说,目前市场上家用空气净化器产品良莠不齐,有的未按国家标准给出颗粒物CADR值,而是采用“去除率”的说法,但所谓的“去除率”受实验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反映产品真实净化能力,只是商家制造的噱头,空气净化的能力关键还得看CADR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空气净化器行业联盟领衔首批10家空气净化器企业在上海市产品质量逐级提升示范平台上,公开了30款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提升示范承诺,这些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先进标准的承诺在向社会公开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监督。这一平台除了企业的公示内容外,还加载了监管部门发布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风险预警和消费指南,实现消费者产品质量信息“一网知”,有效增强质量信息透明度。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3月26日,2025中国国际音频产业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发布的《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版)》显示,2024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主要产品总产值同比增长5.37%,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

2025年03月28日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3月2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Nvidia)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斥资约5000亿美元采购美国制造的芯片和电子产品。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四年内采购总计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并强调这些产品可以在美国本土生产。此举旨在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逐步将供应链从亚洲

2025年03月22日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1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11月同比增长9.3%。

2025年01月03日
2024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20.3%

2024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20.3%

12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呈两位数增长。

2024年12月13日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拿下了全球50.2%左右的芯片市场份额。之后再是韩国13.8%,欧盟12.7%,日本9%、中国大陆仅仅只有7.2%,中国台湾7%。

2024年11月21日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而《报告》数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巨大,预计将交付1.9万台,市场价值将超3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将超全球五分之一。全球商用涡扇发动机交付量可能达到8.7万台以上,交付价值约1.5万亿美元。到2043年,中国商用涡扇发动机机队规模有望增长至2.1万台以上,其中窄体飞机发动机约1.6万台,宽体飞机发动

2024年11月16日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2024年11月12日,百度世界2024现场,百度发布首款眼镜——小度AI眼镜,称该产品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智能备忘等功能。

2024年11月13日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在上表所列企业中,已上市企业包括卓胜微、唯捷创芯、艾为电子、飞骧科技、慧智微、麦捷科技、富满电子、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其中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射频芯片业务占主营业务较少。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