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液晶面板供需生变 整机厂商策略面临调整

  11月21日,乐视电视发布声明称,受上游面板供应不足以及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对部分机型进行涨价调整,引起行业内对电视面板价格的关注。

  供需紧张导致面板价格上涨

  进入11月以来,TV面板价格仍在持续上行,除了32英寸及以下的中小尺寸外,中大尺寸仍然保持涨价态势。据奥维云网(AVC)显示产业链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面板价格开始出现拐点反弹以来,32英寸涨幅46.2%,43英寸涨幅63%,49英寸涨幅38.4%,50英寸涨幅64.7%,55英寸涨幅18.8%,65英寸涨幅13.3%,而且可以看到,32英寸、40~43英寸目前的价位已经比2015年跌价前价位更高。

  分析此轮涨价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整体涨价的因素是供需紧张,但由于各家面板厂生产的主力尺寸和境况不同,所以具体不同尺寸涨价的引领者也各不相同:大陆面板厂率先发起32英寸涨价,而且短期涨幅惊人,接着我国台湾厂商、韩国厂商则分别成为40英寸、43英寸、49英寸、55英寸等尺寸的涨价主要引领者,在供应紧张和面板厂整体亏损的双重压力大背景下,这波凶猛的涨价潮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面板端的情况来看,大陆面板厂的大尺寸化会更加的坚决,32英寸向其他尺寸段的转移策略会继续持续,同时未来可能的TV产能扩充以及与IT/mobile产能博弈也将对供应产生很大的影响。韩系面板厂相对产能稳定,未来更多精力将向OLED、曲面、无边框、超大尺寸等高附加值产品转移,目前供应很紧张,这也成为他们涨价意愿强烈的动力,同时其未来关厂以及产能转移、工艺调整等因素也将会持续发酵,并会影响面板供应;我国台湾面板厂主要面临的是产品结构调整,诸如43英寸与45英寸、常规与商用切换等。

  整机厂商进行策略调整

  我们再从整机端来看,整机厂的毛利情况随着面板价格上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0~43英寸一直被认为是供应最紧张的尺寸段,价格上涨也最快,目前整机的毛利已经处于最低的水平,不足20%,32英寸通过产品结构调整相对较好,处于30%左右,而49/55英寸毛利则在25%~30%之间,所以在毛利驱使之下,整机厂一定会逐步转移40~43英寸的需求。但由于大尺寸化的趋势,虽然32英寸盈利性很好,整机厂最终还是会更多的向上转向49~55寸,但如果价格继续上涨,主要尺寸都处于亏损状态的话,情况则会出现变化,因为我们知道价格上升,整机厂并没有库存的压力,所以需求释放的相对大一些,但随着成本压力增加以及元旦、春节最后一波备货的逐步结束,需求也会进一步的减少,所以我们认为面板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也将很难维系。

  我们知道我国彩电市场争夺非常惨烈,通过价格战来抢占市场的份额是业界的常态,但近年来随着品牌厂亏损情况的加剧和资本市场的反馈,大陆品牌厂商在彩电的经营上也更加的理性和务实,从原来的注重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开始向注重销售额和利润转换,不再盲目地追求规模效应和出货量的增长,所以在这一轮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下,大陆整机厂商也已经开始进行策略调整,一方面,整机厂商开始产品结构整体优化,从毛利低向毛利更高,以及更有利可图的产品尺寸转移,如之前分析的,从32英寸、40~43英寸开始向49英寸、50英寸、55英寸等尺寸段转移,从近期面板尺寸需求和价格的变化就可以明显看出;另一方面,整机厂商终端的价格策略也开始更加的灵活,如乐视就刚刚公开发表声明,11月25日起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部分机型每台价格上调100元,65英寸部分机型每台价格上调300元。乐视的供应链资金压力固然是其涨价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面板价格处于高位,让整机厂商越来越无利可图也是不争事实,后续是否还有其他厂商继续跟进涨价,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电视只跌不涨或将成为历史

  面板价格上涨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这轮价格上涨似乎并不会那么持久,明年第一季度就会停止。从尺寸来看,32英寸由于供给量的控制,加上价格止涨,所以未来需求反而有上升的机会,价格会缓慢的波动而不会断崖式的暴跌;40~43寸虽然需求旺盛,但毛利下降的因素将会使其需求转移至其他尺寸,涨价态势预计将会停止;由于32英寸的转移和40~43英寸供应问题,未来49/50英寸将是一个非常重点的尺寸,预计将会是需求最紧张的尺寸,终端的份额也会进一步的上升。

  从产能来看,目前我国8.5代线产能众多,面板厂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进行产品和产能调节,所以不同尺寸的供给也将会出现动态的变化和拉锯。

  通常来讲,旺季过后的库存状态是对后续供需状况影响的重要因素,未来12月底、1月初及春节过后的库存都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节点,这将决定明年整体供需关系和面板价格的走势。

  从未来的订单需求来看,明年第一季度仍然将处于供需平衡偏紧状态,资源分配争夺仍然是一个面板厂和整机厂头痛的问题,但整机厂的库存状态需要保持警惕。整机厂商为保证利润,终端策略将会进行调整,产品结构更加的优化,尺寸不断上移,同时电视只跌不涨将成为历史,电视涨价也会越来越成为一个被认同的和可公开的行为。

  应该说,供需的剧烈波动永远只是投机者们受益或者受损的机会,对于真正企业而言,在合理盈利水平下的稳定的供给和需求才是对企业最有利、最合理的状态,这个平衡如果持续被打破,我相信无论对于面板厂还是整机厂都将是非常不利的情况。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拿下了全球50.2%左右的芯片市场份额。之后再是韩国13.8%,欧盟12.7%,日本9%、中国大陆仅仅只有7.2%,中国台湾7%。

2024年11月21日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而《报告》数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巨大,预计将交付1.9万台,市场价值将超3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将超全球五分之一。全球商用涡扇发动机交付量可能达到8.7万台以上,交付价值约1.5万亿美元。到2043年,中国商用涡扇发动机机队规模有望增长至2.1万台以上,其中窄体飞机发动机约1.6万台,宽体飞机发动

2024年11月16日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2024年11月12日,百度世界2024现场,百度发布首款眼镜——小度AI眼镜,称该产品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智能备忘等功能。

2024年11月13日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在上表所列企业中,已上市企业包括卓胜微、唯捷创芯、艾为电子、飞骧科技、慧智微、麦捷科技、富满电子、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其中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射频芯片业务占主营业务较少。

2024年11月11日
OLED面板需求持续提升  2024年上半年我国股OLED板块130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同比增长9.12%

OLED面板需求持续提升 2024年上半年我国股OLED板块130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同比增长9.12%

2024年上半年,消费电子需求回暖,OLED凭借卓越的性能优势在下游各终端应用领域加速渗透,OLED面板需求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OLED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A股OLED板块130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424.01亿元,同比增长9.12%;合计归

2024年09月07日
2024年上半年我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 东部地区营收同比增长11%

2024年上半年我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 东部地区营收同比增长11%

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京津冀地区实现营业收入3991亿元,同比增长15.4%,较1-5月份回落1.7个百分点,营收占全国比重5.4%;长三角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0546亿元,同比增长7.6%,较1-5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营收占全国比重27.9%。

2024年08月05日
光刻机行业:2024年全球产能将继续扩张 中国大陆市场进口增长

光刻机行业:2024年全球产能将继续扩张 中国大陆市场进口增长

据SEMI统计,2022-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计划将有82座新设施投产,其中2023年、2024分别有11座及42座投产,涵盖4英寸(100mm)到12英寸(300mm)晶圆的生产线。

2024年05月23日
2024年AI手机市场或将迎来爆发 同时也将持续刺激全产业链升级

2024年AI手机市场或将迎来爆发 同时也将持续刺激全产业链升级

各大科技巨头进军AI赛道,其中手机厂商的动作让人尤为关注。手机厂商魅族停止传统手机项目,转型“All in AI”;三星S24系列加入了Galaxy AI大模型;还有OPPO、荣耀、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更是早早就布局AI。AI手机有望在2024年走向爆发期。

2024年03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