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高补贴缺口进一步扩大

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国家对于光伏产业发展的态度和方向终于明确,并落于纸面。

       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仅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光伏发电的目标从21吉瓦调整为35吉瓦,更明确了分布式发电、光伏电站建设和国际市场的递进发展思路。

       但也有专家指出了《意见》存在的软肋,35吉瓦意味着从今年起每年将有10吉瓦的装机增量,对于捉襟见肘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来讲,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据计算,按“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内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每年的资金缺口为800亿元,这同时意味着在电费中附加的8厘钱/度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必须翻番达到1.6分/度左右才能保证补贴资金到位。

       另一方面,业界期盼的光伏发电补贴方案《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也将会在近期发布。目前的方案是,对大型光伏发电站实行四类地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0.8元/千瓦时、0.9元/千瓦时、1元/千瓦时和1.1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为0.45元/千瓦时。

       光伏新政:“救市”?

       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一经公布,光伏相关的概念股立即做出了市场反应,股价出现集体飙升,市场开始嗅到光伏产业春天的气息。

       “应该说,《意见》对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梳理的比较到位,行业的问题都看到了,也都点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

       据《意见》所述,中国光伏产业主要存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无序竞争,产品市场过度依赖外需、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发展缓慢,财政资金支持需要加强、补贴机制有待完善,行业管理比较薄弱、应用市场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

       在孟宪淦看来,《意见》提出的“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市场为主,重点扶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四项基本原则是该文件的点睛之处。“四条原则集中了一个问题,就是政策管理问题,着重强调了作为一个整体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各自为政,另外文件还强调了市场机制,并将以此推动光伏产业的结构调整,优胜劣汰等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救市,直接给钱。”

       保利协鑫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则认为《意见》透露了两方面的信息,一个是明确产业方向将是推动应用市场,另一个就是国家要推动光伏制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意见》提出了对整个产业链的判断。

       《意见》称,中国已经“形成了包括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及控制设备的完整制造产业体系。”

       “五、六年之前,光伏产业是两头在外,原料靠进口,市场在欧美,两个份额都是90%以上,现在中国确实从原料到应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确切的说,中国基本完成了自主工艺的全产业链,举例来说,硅原料方面,标志性的就是2011年中国的产量突破了8万多吨,相当于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成为原料生产的全球第一大国,像美国,德国或其他欧洲国家也只有5-6万吨的水平。”吕锦标表示。

       另外,《意见》中出现最为频繁的词之一是“产能过剩”,比如,《意见》提出了“抑制光伏产能盲目扩张”和“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产业淘汰和洗牌方式。其中,提出将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具体的,对新上光伏制造项目,要求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不高于100千瓦时/千克等具体的指标。

       “《意见》非常明确的对国内的光伏发展进行了排序,先是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然后是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最后是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这也就是明确了35吉瓦主要在国内开拓,而开拓,就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克服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一个是依靠技术进步,设立新的门槛。”孟宪淦表示,“比如对电池及组件转换效率的要求,看似高实则不高,现在国外都达到了该水平,中国光伏产业要想发展,企业必须进入依靠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这样才有竞争力,所以中国光伏企业要优胜劣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完成,而不是靠牺牲利润压价来实现。”

       对此,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仇展炜表示,《意见》将新建项目的进行了指标的具体化,说明了国家的态度,就是以后不允许盲目乱上项目,而是要建设技术先进的光伏制造项目。

       但吕锦标认为,从光伏产业上游原料的角度看,其跟下游应用和电池制造环节都不太一样,原料方面中国还总体产能不足,结构性产能过剩,“其实总量一直不够,还依赖进口,光伏产业总体还是缺料的,今年上半年,国内的光伏组件消耗了7万吨硅原料,但来自国内的硅料只有不到3万吨,有4万吨需要进口。”

       吕锦标对此建议称,“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基础,没有原料就要进口,就要受制于人,所以要维护公平的贸易秩序,不能乱打价格战。”

       谈到兼并重组,吕锦标表示,相对组件和电池企业,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很难成行。“小的生产线企业,它活不下去,是有原因的,技术水平太落后,工艺不完善,投资也高,像2006年-2008年,这几年投资明显过大,1000吨产能的一条多晶硅生产线投资超过10个亿,现在1万吨产能的生产线才十几个亿,白送或倒贴钱也不能接,因为运行成本太高,不适合兼并重组。”

       补贴方案与资金缺口

       除了上述方面被认为是《意见》的“核心”内容外,《意见》最受争议的和关注就是补贴。

       《意见》称,将根据光伏发电发展需要,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规模,光伏发电规模与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规模相协调;与此同时,将严格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管理,保障附加资金应收尽收。

       “截至201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是798万千瓦,并网却只有300多万千瓦,如果一下放大十倍到35吉瓦以上,如何保证资金的补贴到位,是个关键问题。”孟宪淦表示,“如果按照去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设计的水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的规模目标,到2015年,补贴额度将近1000亿元/年,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现在每年只能上收200-250亿元,缺口近800亿元,如果按照《意见》所提,附加资金应收尽收,我国去年总发电量是4.94万亿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当前是8厘钱/度,算下来也只有400亿元左右,缺口也很大,这意味着该附加费要翻番到1.6分/度以上,才能基本保证补贴到位,考虑到发电量逐年递增的因素,附加费起码要在1分钱以上,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的补贴额需求。”

       对此,孟宪淦补充说,“当前每年的200多亿补贴仅风能一种资源都不够,光伏就更轮不上了,缺口太大,这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考虑好补贴配套问题,否则35吉瓦的目标就可能落空。”

       日前有消息称,可再生能源附加费近期可能上调,此前2012年1月,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由原来的每度电4厘钱提高到8厘钱,本次上调将从8厘钱提高至1分。

       与此同时,另一份光伏补贴的焦点政策《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也将会在近期发布,目前的方案是,对大型光伏发电站实行四类地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0.8元/千瓦时、0.9元/千瓦时、1元/千瓦时和1.1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为0.45元/千瓦时。“目前正在实行的是1元/度的统一标杆上网电价,比如在青海,光照条件较好,年发电小时能在1500小时,1元/度就可以盈利,但中国东部地区不行,成本在1.2元/度,如果补贴政策调整,青海就会从1元/度下降到0.8元/度,就只能是有一点利润了,但这也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保证投资能够按时回报,而且能全额被电网收购和并网,同时补贴资金也要到位。”孟宪淦表示,可喜的是,通过《意见》,国家首次对补贴期限进行了明确,规定上网电价及补贴的执行期限原则上为20年,这就相当于把市场的规则告诉投资企业了,由此便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投资回报和周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阶段 AI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3月26日,2025中国国际音频产业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发布的《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版)》显示,2024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主要产品总产值同比增长5.37%,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

2025年03月28日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英伟达将斥5000亿美元采购电子产品 正计划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芯片集群

3月2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Nvidia)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斥资约5000亿美元采购美国制造的芯片和电子产品。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四年内采购总计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并强调这些产品可以在美国本土生产。此举旨在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逐步将供应链从亚洲

2025年03月22日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2024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稳定向好 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及出口表现亮眼

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1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11月同比增长9.3%。

2025年01月03日
2024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20.3%

2024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20.3%

12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呈两位数增长。

2024年12月13日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中国芯片起正当时!2024年1-10月芯片出口再创新高 且行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拿下了全球50.2%左右的芯片市场份额。之后再是韩国13.8%,欧盟12.7%,日本9%、中国大陆仅仅只有7.2%,中国台湾7%。

2024年11月21日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订单创新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已显现

而《报告》数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巨大,预计将交付1.9万台,市场价值将超3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将超全球五分之一。全球商用涡扇发动机交付量可能达到8.7万台以上,交付价值约1.5万亿美元。到2043年,中国商用涡扇发动机机队规模有望增长至2.1万台以上,其中窄体飞机发动机约1.6万台,宽体飞机发动

2024年11月16日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百度首款眼镜发布 我国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市场格局

2024年11月12日,百度世界2024现场,百度发布首款眼镜——小度AI眼镜,称该产品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智能备忘等功能。

2024年11月13日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头部厂商业绩发布 集成化、5G技术成射频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在上表所列企业中,已上市企业包括卓胜微、唯捷创芯、艾为电子、飞骧科技、慧智微、麦捷科技、富满电子、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其中韦尔股份、三安光电、信维通信、顺络电子射频芯片业务占主营业务较少。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