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东方航空介绍,旅客可在飞行全程中使用具有飞行模式的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和规定尺寸内(长宽高三边之和不超过31cm)的电子书、视/音频播放机、电子游戏机等小型PED设备。
1月15日,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了《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指南》显示,运营人可按照咨询通告决定是否开放或部分开放PED设备的使用,并附总经理声明,表明对机组训练和飞行运行负责。

据了解,除东方航空、海南航空以外,春秋航空、厦门航空等其他航空公司则正在进行评估。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下称《规定》)第五次修订版于2017年10月起实施。该《规定》最大亮点在于放宽了对飞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允许航空公司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管理和使用政策。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商用wifi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便携式设备使用禁令的放开,将加速航空公司加快机上Wi-Fi布局。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1021.SH)新闻发言人张武安告诉《财经》记者,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许可交由航空公司评估,将促进机上Wi-Fi设备的发展,空地将进一步互联互通。随着《规定》的生效,春秋航空将立即研究推进空中互联网飞机的进程。
政策利好和多数航空公司表现出的改装意愿,将会让多年来的投资洼地机上Wi-Fi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深圳市航电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深圳市多尼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谢鹰对《财经》记者表示,过高的成本、适航认证、政策审批等都是国内机上Wi-Fi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例如要通过高通量卫星技术来降低成本就要3年-5年时间。”
政策放开的进度依然是市场启动最大的变量,适航、评估、规则都还需要航空公司与民航局来逐步探索。然而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相关公司的布局已经提前开始。
又一个万亿市场
对于机上Wi-Fi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前景巨大的市场。民航局统计数字显示,2017年国内民航旅客运输量超过4.88亿人次。
不过除了北美地区,全球机上Wi-Fi的覆盖率都不高。据在线空旅网站Routehappy测算,目前机上Wi-Fi覆盖了全球航班中39%的航程。机上Wi-Fi建设方面,美国的航空公司已有71%的航程可以实现Wi-Fi全覆盖,而在非美国的航空公司中仅为13%。
乘客对机上Wi-Fi的需求也可谓迫切,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下称“Inmarsat”)针对亚太地区的一份机上无线网络报告显示,在中国,90%的乘客更愿意选择具备机上网络的航班,68%的乘客愿意为优质网络服务额外付费。54%的乘客将具备无线功能视作第一想要的机上服务,远超飞机餐(18%)和传统娱乐设施(16%)。

这巨大的空白,正在催生新的市场。据预计,到2022年,全球一半的商用飞机将提供无线网络服务。Inmarsat与伦敦政经(LSE)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35年,互联飞机将覆盖全球,这将催生约1300亿美元的新市场,惠及航空公司、硬件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零售商、酒店出行服务商以及广告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