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宽带移动通信重大专项取得跨越发展

  1月6日,科技部召开“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宽带移动通信专项的实施情况。据了解,自2008年宽带移动通信专项正式启动以来,全面支撑了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目前5G研发正全面推进,发布了5G无线和网络技术架构等白皮书,并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

  专项取得跨越发展

  “宽带移动通信专项瞄准前沿,紧盯国际趋势,从过去的顺势应变转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支撑了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实力与2007年相比显著提升。”宽带移动通信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介绍专项进展时表示。

  一是产业研发能力显著增强。专项支持研制出一批高端装备和战略产品,形成了4G系统、终端、芯片、仪表等无线通信的完整产业链,国内系统厂家在全球4G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终端芯片企业突破了5模10频、28nm(纳米)芯片工艺。

  二是4G实现了产业化和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6年11月,4G用户总数达7.34亿,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重达到55.7%;中国4G基站总数达249.8万个,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

  三是国际标准参与度显著提升。我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成为4G国际标准之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宽带集群技术标准(B-Trunc)成为国际标准。

  四是全面推进5G研发。依托IMT-2020(5G)推进组,组织产学研用各方,率先提出5G概念和技术路线,完成5G愿景与需求研究,并发布了5G无线和网络技术架构等白皮书。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明确将3.5GHz作为5G试验频率,加速推进技术、标准、研发和业务应用的协同发展。

  “下一步,宽带移动通信专项在5G方面将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5G标准,基本完成5G芯片及终端、系统设备研发,推动5G支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融合创新发展,为2020年启动5G商用奠定基础。”闻库表示,在LTE增强技术方面,重点支持LTE增强关键技术、终端芯片等产业链薄弱环节的研发。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新闻发布会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宽带移动通信专项在组织实施上较好地体现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市场导向性强是专项的突出特点,显著增强了我国通信制造业的创新竞争力,为我国企业的全球发展拓展了空间。”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在3G、4G等战略方向上,明确了发展目标、任务、路线,引领产业突破并有序推进,显著增强了我国通信制造业的创新竞争力;通过开展联合研发、组织大规模试验,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使包含产业创新成果的4G技术在国际上得以应用,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全球发展拓展了空间。

  4G自商用以来,迅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商用网络,惠及7亿用户,带动上下游突破,快速提升信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产值累计超过万亿元,4G带动了产业上下游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此外,宽带移动通信专项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较好的探索和创新,创建标准推进、产业协同、国际推广平台,构建了一套“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有力推动了4G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邬贺铨介绍说,一是根据通信产业特点,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完整的公共平台,促进了企业间的市场合作和良性竞争,推动了研发和产业化。专项根据通信产业“产业链长,环节多”的特点,组织运营商、制造商、研究院所、高校等共同成立LTE工作组、IMT-Advanced(4G)推进组等组织与工作平台,共同把握发展方向、制定统一技术路线、明确产品要求、推动国际标准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促进了企业间的市场合作和良性竞争,形成了产业合力。同时,构建了测试规模大、功能全、覆盖范围广的试验和产业化推进平台,开展公共测试验证,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集成和联调,加速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二是坚持沿“创新链”和“产业链”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技术研究与标准化,以及系统、芯片、终端、仪表的协同研发,按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自上而下”分解部署任务,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模式,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可以说,宽带移动通信专项创建标准推进、产业协同、国际推广平台,构建了一套“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有力推动了4G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组织创新体系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宽带移动通信专项更是实现了从算法、关键技术、标准、产品到应用的全链条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邬贺铨表示,宽带移动通信专项支撑产业开展联合攻关,攻克了时分双工(TDD)宽带、高速移动和大容量等难题,提出TDD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智能多天线技术方案,主导成为TD-LTE国际标准,并攻克了大带宽高速率、多模多频、低功耗、复杂干扰等4G产品研制难题,研制出高集成度28nmTD-LTE“五模十频”芯片、TD-LTE高端智能手机、全系列基站和测试仪表,构建了移动通信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算法、关键技术、标准、产品到应用的全链条的突破。

  据了解,宽带移动通信专项启动9年来,共设立课题657个,中央财政投入约104亿元,地方财政投入约30亿元,企业自筹约196亿元,共涉及21个省、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牵头承担单位超过150家,参与人数超过8万人,申请专利超过1万余项。

  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专项工作。“重大专项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在介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整体情况时指出,2008年以来,重大专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了一批高端装备和战略产品,产出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了一批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和优秀领军人才,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截至“十二五”末,10个民口重大专项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274.5亿元(年均159.3亿元),企业、地方等投入2080亿元,申请专利6.19万项(含国际专利6000余项),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5200多项,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1.65万个,技术标准1.12万项,直接带动相关企业新增产值、净利润额和实缴税金大幅上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电信已成功完成6G天地一体化原型测试 关键技术指标首次曝光

中国电信已成功完成6G天地一体化原型测试 关键技术指标首次曝光

2024年11月19日,中国电信宣布,其自主研发的6G原型样机已成功完成天地一体化关键技术测试。此次测试严格遵循IMT-2030(6G)推进组标准要求,重点验证了单终端、多终端的数据与语音业务性能,以及移动场景下的链路稳定性。

2025年06月09日
GSMA预计2030年中国移动经济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 数据流量将翻四倍

GSMA预计2030年中国移动经济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 数据流量将翻四倍

4月10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在北京发布《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5》报告。报告预测,到2030年,移动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将为中国经济贡献2万亿美元。5G及其生态系统将全面惠及中国经济千行百业,其中,制造业在2万亿美元的贡献更将高达40%。

2025年04月12日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增长7.1% 实现自2021年以来最高增长率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增长7.1% 实现自2021年以来最高增长率

近日,根据最新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出货量达到3.28亿部,同比增长2.8%,智能手机市场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2025年02月12日
12月1日起全国推广应用 数电发票时代即将来临!

12月1日起全国推广应用 数电发票时代即将来临!

11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推广应用数电发票。“数电发票(数电票)”是“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的简称,是电子发票的一种,数电发票依托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把纸质发票的票面信息全面数字化,多个票种集成归并为电子发票单一票种,全国统一赋码、开具金额总额度管理、自动流转交付。

2024年11月28日
多部门联合发文 我国5G基站行业再迎政策利好 企业投资聚焦技术研发等

多部门联合发文 我国5G基站行业再迎政策利好 企业投资聚焦技术研发等

11月25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发布关于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2024年11月2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2024年Q2华为市场份额第一 整体市场中搭载AI技术产品销量大增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2024年Q2华为市场份额第一 整体市场中搭载AI技术产品销量大增

2024年Q2中国市场折叠智能手机各品牌销量排名来看,其中华为市场份额35.2%,同比上升1%,位居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第一;Vivo则凭借新机vivo X Fold3系列,以3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OPPO因其新机上市周期延长份,市场份额同比下滑5%,以11.1%的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三。

2024年10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