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消息,在昨天的“第十一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上,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经理顾戎表示:“中国移动计划明年开始实际部署上万台的万兆服务器资源池。”同时,她指出,明年,中国移动的重点工作除了端到端的解耦方案,还包括SDN数据中心运维的研究。
随着大数据业务的兴起,众多的业务系统对运营商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运营商数据中心能够支持上万兆台的服务器,需要虚拟化和裸金属服务器混合场景划分安全域、安全域间存在的增值业务网元。
基于此,中国移动提出两种技术研究,第一是单一组网,第二是物理拓扑的限制。2016年中国移动主要针对的是大规模数据中心组网研究,推出了多Fabric结构。
顾戎表示:“中国移动希望Fabric和Fabric之间可以规模复制,初步规划是三千到五千台,组网的结构也是两级。一个Fabric拥有独立的控制器Openstack,每个Fabric里面有一个控制器和Openstack,从而解决了控制器跟OPS的瓶颈。”
“扩展Openstack控制器需要Fabric跟Fabric之间的互联,在多个Openstack之间需要云管理平台对这些资源进行联动。在这样的场景下,需要云管理平台很长的协同能力,而且Fabric跟Fabric之间组网相对比较复杂。我们计划明年开始实际部署上万台的万兆服务器资源池。”
技术研究的论证需要通过测试论证,中国移动从2013年开始做相关测试工作,结合从2013年开始的初步测试工作,中国移动为SDN的系统测试列出测试目录,测试目录包括系统的测试、控制器的测试、转发设备的测试跟组织网联的测试。
经过2013年国内外大规模摸底测试,中国移动发现各厂家能力差距大,标准有待完善。2014年进行了Openstack和NFV的测试。2015年完成了较正式的招标测试,完成了虚拟化场景下未解耦测试。2016年,测试了混合场景,中移动发现2016年的测试相比较更加成熟,但是同样的也是未解耦方案。据介绍,从2017年开始,中移动计划进行全解耦方案的测试。
顾戎指出:“功能的定制化提出之后,大家响应不是很积极,基于此,中国移动希望借助开源工具,自己做一些研究,掌握核心的技术,为自己的需要做定制化开发,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界做相应的改变。”
中国移动自研产品投入主要包括三款,第一款是应用平台,第二部分是控制器,第三部分是定制化的交换机。
就控制器的研发方向,顾戎讲到:“控制器性能满足中小型数据中心没有问题,但是随着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以后将逐步考虑控制器的运维、控制器的可靠性以及控制器的机群等几方面,能够让它更好的满足越来越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在定制化的交换机方面。中国移动主要结合自身的需要,定制了可视化的管理系统,支持VXLAN,满足裸金属服务器的场景。
谈及对数据中心运维的思考,顾戎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运维特别难,既然传统数据中心的运维都比较难,现在加上SDN之后,有SDN新的设备和新的协议,相应的运维在原来的基础上会更加困难。”
所以,中国移动在2016年提出了对网络运维的需求,包括层次化的拓扑、联络的连通性、故障的定位、设备性能的监控。目前,对一些监控的数据,包括监控的指标、性能、网络连通性的检测标准、国内标准组织等上报方式都存在着争议。因此,明年,中国移动的重点工作除了端到端的解耦方案,还包括SDN数据中心运维的研究。
顾戎认为,2016年SDN在数据中心的场景已相对比较成熟,目前运营商研究的重点是在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组网,“既然采用大规模数据中心组网,能不能不再被单厂家绑定,接口打开,提出全解耦的方案?这是端到端的事情,需要产业界共同的合作,一起推进数据中心的开放。”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