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放缓 我国手机连续7个月出口额同比下降

  导读: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3.343亿部和3.433亿部,同比增幅分别为0.2%和0.3%,接近于零的增幅说明全球智能手机需求正在见顶。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1~6月,我国手机出口总量和总值均出现明显回落,其中出口量为5.8亿部,同比下降1%;出口平均价格约为79.6美元/部,同比下降13.9%,受出口平均价格回落影响,出口额大幅下降14.4%,为462.5亿美元。

  市场需求放缓出口压力增大

  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3.343亿部和3.433亿部,同比增幅分别为0.2%和0.3%,接近于零的增幅说明全球智能手机需求正在见顶。就2016年的增幅预测,该机构将年初的5.7%下调到3.1%,数量为14.8亿部,前年和去年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增幅分别是27.8%和10.5%.

  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致市场需求降温是主要原因。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抽样计算,西欧、北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普遍达到70%左右的较高水平,最高的韩国为88%,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较低,仅有20%甚至更低,但对市场拉动作用较弱。

  作为全球手机重要的生产出口基地,我国手机出口伴随着全球市场需求降温而呈现明显的增长压力,出口量增幅从2000年至2014年逐步回落,从50%逐步回落到10%左右,2015年更是回落到2.39%的十余年最低水平。

  连续7个月出口额同比下降

  1~6月,我国手机出口延续去年底的增幅回落态势,自2015年12月起,出口额出现连续7个月的同比下降,这也是手机出口十余年同比回落持续月份的最长纪录。

  2016年1~6月,我国手机对全球重点市场的出口均表现不佳。从国别和地区来看,中国香港依然是中国内地手机出口重要的转口港。2016年1~6月,我国手机出口量的58%通过香港转口,即3.4亿部,出口额比重为32%。

  美国仍是我国手机出口第一大目标市场,2016年1~6月对其出口量值均下滑严重,出口量降幅达17.2%,出口额降幅达29%,分别为4681万部和85.3亿美元。

  日本取代韩国成为我国手机出口的第二大目标市场,2016年1~6月对其出口量值均有所增长,出口量增幅达3.5%,出口额增幅达11.7%,分别为1167万部和31.1亿美元。此外,我国对日本出口手机的平均价格全球最高,达到266.6美元,同比增长7.9%。

  对韩国出口下滑严重,量值均大幅萎缩。2016年1~6月仅向韩国出口手机2468万部,同比下降47.5%;出口额为28.7亿美元,同比下降46.2%。

  对美国、韩国、荷兰、阿联酋、新加坡的出口量均同比下降,对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的出口量则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6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俄罗斯、捷克、缅甸、越南、印尼、沙特等的手机出口量同比增加,且幅度较大。其中对捷克出口手机141万部,同比增长36.2%;出口额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85%。对沙特阿拉伯出口手机120万部,同比增长48.6%;出口额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43.5%。对俄罗斯出口手机633万部,同比增长28.1%;出口额为6.1亿美元,同比增长62.4%。

  手机出口价格下降

  订单转移对于我国手机出口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毕竟三分之二的出口量是通过加工贸易完成。

  美国1~5月自越南进口手机数量达到780万部,同比增长76.5%,自中国进口量则下降14.29%,尽管中国依然以75.7%的进口比重占据第一,但已较2014年的82%持续降低,且自越南进口258美元的平均单价明显高于自中国进口的176美元。另一重要市场韩国,今年1~6月自越南进口手机从去年同期的2.9万部增加到74.8万部,同比增长24倍,从中国进口量则同比下降36%。

  新兴市场印度1~5月手机进口量同比大幅回落58%至2989万部,去年同期为7216万部。

  2016年1~6月,我国出口手机的平均价格为79.6美元,同比下降13.9%,自2015年10月至今,呈现连续9个月的同比下降态势,这将给全年手机出口额的增长带来明显的压力。

  导致我国手机出口价格下降的原因在于:首先,自2014年以来,全球手机市场从功能型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基本完成,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给总体平均价格带来较大的下降压力。从渗透率来看,智能手机在美欧日韩等发达地区的市场趋于饱和,用户增速明显放缓,而普及率较低的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市场由于受消费水平限制,低端低价智能手机成为市场主流,因此智能手机总体价格仍将明显回落。其次,随着智能手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再加上手机厂商不断增多,手机硬件过剩和同质化竞争已是常态,导致手机价格面临阶段性瓶颈期。另外,三星等外资品牌的订单向越南和韩国本土转移也是突出原因。

  华为引领本土自主品牌突破

  2016年1~6月,我国共有1049家企业出口手机,比去年同期的965家企业增加84家。其中,出口额前三位企业排名与去年同期没有变化,苹果代工大厂-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以87.4亿美元的出口额列首位,但相比去年同期出口额下滑了15.9%,与苹果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15%的态势基本匹配。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分列二、三位。

  国产手机异军突起,华为、OPPO、vivo站上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全球前五名。其中,华为站稳中国手机出口品牌龙头位置,2016年出口量值均增幅显著。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1~6月,华为出口额增幅为57.1%,达28.8亿美元。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出口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

  2016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升将使需求增长继续降温,加之潜在需求较大的新兴市场,受本国货币贬值和消费能力限制,需求增长也不乐观,这将使我国手机出口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综合预测,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幅将降至个位数或持平水平,作为中国出口额最大的单一类商品,我国手机出口将承受明显的增长压力,预计全年手机出口量值将出现十余年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增长7.1% 实现自2021年以来最高增长率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增长7.1% 实现自2021年以来最高增长率

近日,根据最新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出货量达到3.28亿部,同比增长2.8%,智能手机市场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2025年02月12日
12月1日起全国推广应用 数电发票时代即将来临!

12月1日起全国推广应用 数电发票时代即将来临!

11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推广应用数电发票。“数电发票(数电票)”是“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的简称,是电子发票的一种,数电发票依托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把纸质发票的票面信息全面数字化,多个票种集成归并为电子发票单一票种,全国统一赋码、开具金额总额度管理、自动流转交付。

2024年11月28日
多部门联合发文 我国5G基站行业再迎政策利好 企业投资聚焦技术研发等

多部门联合发文 我国5G基站行业再迎政策利好 企业投资聚焦技术研发等

11月25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发布关于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2024年11月2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2024年Q2华为市场份额第一 整体市场中搭载AI技术产品销量大增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2024年Q2华为市场份额第一 整体市场中搭载AI技术产品销量大增

2024年Q2中国市场折叠智能手机各品牌销量排名来看,其中华为市场份额35.2%,同比上升1%,位居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第一;Vivo则凭借新机vivo X Fold3系列,以3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OPPO因其新机上市周期延长份,市场份额同比下滑5%,以11.1%的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三。

2024年10月25日
我国互联网支付行业:统一大市场下“互联互通”为新趋势

我国互联网支付行业:统一大市场下“互联互通”为新趋势

据了解,9月27日开始,消费者通过淘宝购物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了。微信支付方面表示,后续在淘宝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也可在微信内查询支付凭证、用户账单等操作。消费者体验发现,在淘宝完成商品选购后,在支付页面选择“微信支付”,即可完成支付,全程体验与其他支付工具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微信支付”功能,需要更新至最新版的淘

2024年10月08日
2024年Q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 创近三年新高

2024年Q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 创近三年新高

近日,Counterpoint发布了2024年Q2各地区市场智能手机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2024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6%,为三年来最高的同比增长率。

2024年09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