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9年至今手机流量费用5年降低5000倍。2009年3G发牌之后中国移动承诺将大幅度下调手机流量资费,同年四川移动将套餐外流量收费由0.1元/K下调至0.01元/K,下调幅度达10倍。
参考《中国4G市场现状分析与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15-2020)》
从2009年初的100元/M降价到2014年4月的0.02元/M,5年时间,手机流量降价达到5000倍!但这还未触底,随着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4G业务推出,手机流量资费必然还会大幅度跳水。“2009年是一个分水岭,当年1月7日的3G发牌,用户从2G时代进入3G时代,移动互联网由于手机上网提速、资费下降而产生了产业倍增的效果。”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说。
运营商 流量价格争相跳水
记者了解到,2009年3G发牌之后中国移动承诺将大幅度下调手机流量资费,同年四川移动将套餐外流量收费由0.1元/K下调至0.01元/K,下调幅度达10倍。同一时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大幅度下调手机流量资费。
2012年底,四川移动再次降低手机流量资费标准,由套餐外0.01元/K再次降价10倍至0.001元/K,根据流量单位换算也就是说差不多1元/M的标准。同期,四川联通和四川电信已经将套餐外流量资费调整为0.3元/M。
2014年初,中国移动获得4G牌照,率先推出4G资费,将手机流量套餐外收费调整为0.29元/M,并赶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之前推出上网宝这样的产品,打出流量最低0.02元/M的口号。
至此,由2009年100元/M到2014年最低0.02元/M,流量降价达5000倍。而这一切还未结束,随着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4G业务推出,手机流量资费必然还会大幅度跳水。
手机游戏 因流量降价而兴盛
手机流量资费不断下调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伴随着手机流量衍生出的内容提供产业链也日渐繁荣起来。手机网络游戏开发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他们几乎都依靠销售客户端和运营商渠道获利,下载游戏一次性收费,或者销售游戏关卡收费。
2008年时,王勇还在做网页游戏。随着2009年的3G发牌,他意识到未来应该是手游的天下,遂毅然将公司转型开发手机网络游戏。在他看来,“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台式电脑,其便携性又远超过笔记本电脑。所以3G时代手机上网快了,手机流量更便宜了,智能手机的硬件配置越来越高,手游必然会由传统的单机游戏进化为网络游戏。”王勇的眼光没有错。仅2013年,他的公司就成功上线五款手游产品,单款游戏的活跃用户超过五万。“手游产业完全依附于手机流量,可以说手机流量资费的高低决定了手游产业的兴亡。”他把运营商的流量管道比喻成中枢血管,手游开发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则是这根中枢血管周边的毛细血管。
手机APP 与运营商谋共赢
“以前,和运营商打交道,他们给人的印象总是很强势。如今,运营商主动为那些能够带来流量、前景不错的APP提供多种渠道的免费推广。”一位APP业内人士感慨道。连日来,记者实地调查时发现,成都移动的多家营业厅设有专业客服人员,为手机用户安装各类应用APP,其中不少是成都本土科技公司研发的APP。记者挑选了一款名为“快扣优惠”的本土应用APP,并采访了其公司营销总监王川。
王川说,“快扣优惠”的理念是,把众多优惠促销网站的资源统一整合到快扣的平台上来。只需登录“快扣优惠”就能了解各大团购、打折网站的信息,同时也能在指定的区域内,如学校周围,为用户提供各类生活资讯类的优惠促销信息。
作为一款本地生活类服务软件的市场总监,王川没想到会接到运营商数据部门主动打来的电话,并提出合作愿望。目前,“快扣优惠”和本地几家运营商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他们在运营商的营业厅等渠道,免费为APP进行推广。在开学、节假日等时段策划营销活动,为运营商VIP客户推出专项优惠促销等。
“我们APP更像运营商管道上的一株株小花,为管道增添亮丽的风景。同时,我们也需要管道不断降价,源源不断地为我们输送营养。”
流量降价 远未触底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移动互联网流量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10倍。2014年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674.6万G,用户平均使用46.6M,同比增长86%。那些沉醉手机上网不能自拔的“手机控”们,每逢月末总是忐忑不安,一遍又一遍地查询自己的手机流量情况。很多人担心一旦套餐内流量用完,超出部分的费用是相当惊人。
昨日,成都移动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成都移动一直致力加大流量资费的优惠力度。其中用户普遍比较担心的套餐外流量资费更是大幅降低,从2012年初的10元/M,下调至目前的0.29元/M,下调幅度超过30倍。为解决用户担心每月手机流量超支的情况,成都移动近期还量身推出“流量叠加包”业务。每月发现流量不足,成都移动会主动以短信形式通知用户,用户可临时办理5元、10元不等的流量叠加包,当月有效、次月自动取消。而使用“闲时流量套餐”等,最低不足1厘钱/M。
迎接 “T时代” 流量价格更亲民
2009年到2012年,我们每月的手机流量使用量都以“K”为单位计算,用“流量贵如油”比喻丝毫不过分。2012年以后手机流量使用量以“M”为单位计算,看网页、玩游戏、拼应用、网络聊天等成为主流应用,但看视频由于动不动就数百M流量,还是让人心惊肉跳。
到了2014年,咱们身边越来越多豪气十足的“流量王”,弹指间以“G”(1G=1024M)为单位的流量就从他们的指间悄悄流过。来自成都移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全市月均流量达10G以上的用户超过4000人,其中50G以上的用户约300人。而去年同期,月均流量10G以上的用户仅千人左右。
今年,以“G”为单位的手机流量用户已经不足为奇,而随着4G发牌,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迎来以“T”(1T=1024G)为单位的手机流量用户。我们相信,从“G时代”到“T时代”,手机流量资费还会更亲民。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