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中国电信运营商将着手解决通信三大问题

        导读: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国逐渐成为通讯市场大国。不过就在这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通信市场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事情,比如携号转网的问题,收集垃圾短信不断,宽带“缺斤短两”等问题。

        又是一年电信日,千树万树梨花开。审视这些年来通信与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除了发短信外还能发价廉物美的微信;宽带网速从2兆升到了12兆甚至光纤;手机网络进入了4G时代;语音通话资费越来越低;数据流量越来越便宜;Wifi网络遍及一线城市……不过,就在这信息生活愈发美满的好时光里,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却至今没有答案——三大运营商之间的携号转网问题,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的垃圾短信困扰,还有运营商和用户各执一词的宽带带宽“缺斤短两”。

  携号转网:一个迟迟未到的美好承诺

  2011年的两会上,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一句“手机运营商不应阻挠携号转网”,给无数的消费者带来美好遐想,以为期盼已久的携号转网工作又有了新进展。然而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消费者对携号转网的热情和期盼再度变成了怀疑,说好的携号转网,究竟要何年才能实现?

  来自广东佛山的网友在百度上提问,表示自己是移动用户,新换的手机只支持联通3G,自己想使用联通的3G,但因为工作的原因又不想变更手机号,想问问广东是否可以办理携号转网业务。该网友最终得到一个让他失望的答复,携号转网目前只在天津和海南试点,广东用户暂时还不能办理。

  早在2009年4月,工信部便下发了《关于做好移动用户号码携带试验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次年底,携号转网开始在天津、海南两地展开试点。按照当时的试点计划,非对称转网在天津、海南的试商用属于第一步,预计在一年之内实施完毕;第二年开始将试点对称的2G用户携号转网;到第三年,将实现三大运营商的3G用户互相携号转网。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计划并未如期实施。经过两次延长后,目前天津、海南两地的试商用期限仍在不设限地延长下去,携号转网何时能推进至后两步,仍是未知。天津、海南的试点结果也并不如意,据电信管理局此前一次统计,在以上两地超过1800万手机用户中,两年来提出携号转网申请的用户还不到1%,而在这部分人中,只有约7万用户办理成功,成功率仅36.7%。

  按照中国移动的试点细则,用户携号转网受限于六种情况:非实名制移动用户、用户与携出方有欠费或账务不清等话费纠纷、用户与携出方签订过在网协议且时间未满、申请号码已停机、SIM卡丢失、携出方有网络故障的情况下用户将不可申请携号转网,这个高门槛将许多有心之人拦在门外。

  2013年春节前,工信部部长苗圩再次谈到这个问题,称2013年将适时扩大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试验范围。但是比起这个遥遥无期的美好承诺,当前用户似乎更愿意通过另一种简单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携号转网需求:一部多模手机加一张新的电话卡。

  垃圾短信扰民何时休、带宽疑问何时解?

  卖房、卖车、卖发票、卖保险、打折、移民、办假证……亲,你今天收到垃圾短信了吗?不知从何时起,垃圾短信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大部分手机用户每隔几天就能收到几条这种违背其意愿发送的垃圾短信。

  大四学生小陈最近正在求职找工作,为了不错过求职单位的通知电话,小陈的手机24小时都开着机,有时这些垃圾短信甚至会在半夜发来,将睡梦中的小陈吵醒。就在记者写稿的同时,记者的手机也收到一条内容为“正规国地税票,可查对数据,需要请来电138xxxxxxxx”的垃圾短信。根据2012年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中国垃圾短信状况报告》,广东已然成为垃圾短信的最大发源地。

  追溯垃圾短信的治理历史,可早至2005年。当时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和中国银监会曾联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整治手机违法短信,为此信产部要求运营商要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然而随着手机实名制的推进,垃圾短信并未减少,2012年央视“3•15”晚会更是曝光部分地方电信公司为了增加收入,为垃圾短信大行方便的丑闻。

  面对愈演愈烈的垃圾短信,近年来工信部也曾多次出招整治。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4月,工信部公布了《深入治理垃圾短信息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法规,就垃圾短信问题启动新一轮专项整治工作,规定“在未经用户同意或请求,或是用户已明确表示拒绝的情况下,电信业务运营企业不得向用户发送商业类短信”,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跨企业、跨地区的垃圾短信治理协调支持平台。

  对于工信部的整治工作,许多用户既有期待,又有疑惑。一方面希望工信部的整治能取得成效,另一方面又疑惑,在缺乏有力处罚措施,垃圾短信的发送渠道、发送主体日渐多样的情况下,我们真的能有摆脱垃圾短信的那一天吗?

  而2013年四月,工信部、财政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提出2013年计划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70%。广东电信副总经理张国新日前接受南都采访时明确指出,2013年广东电信计划发展160万光纤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超过23M。“未来光纤极速上网肯定会成主流。除了提速宽带,我们也在考虑‘路宽后跑什么车’的问题”。

  但张国新亦坦言,虽然电信大幅提高了网络层的速度,但用户感知的却是应用层,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差距。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2024年Q2华为市场份额第一 整体市场中搭载AI技术产品销量大增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2024年Q2华为市场份额第一 整体市场中搭载AI技术产品销量大增

2024年Q2中国市场折叠智能手机各品牌销量排名来看,其中华为市场份额35.2%,同比上升1%,位居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第一;Vivo则凭借新机vivo X Fold3系列,以3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OPPO因其新机上市周期延长份,市场份额同比下滑5%,以11.1%的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三。

2024年10月25日
我国互联网支付行业:统一大市场下“互联互通”为新趋势

我国互联网支付行业:统一大市场下“互联互通”为新趋势

据了解,9月27日开始,消费者通过淘宝购物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了。微信支付方面表示,后续在淘宝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也可在微信内查询支付凭证、用户账单等操作。消费者体验发现,在淘宝完成商品选购后,在支付页面选择“微信支付”,即可完成支付,全程体验与其他支付工具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微信支付”功能,需要更新至最新版的淘

2024年10月08日
2024年Q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 创近三年新高

2024年Q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 创近三年新高

近日,Counterpoint发布了2024年Q2各地区市场智能手机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2024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6%,为三年来最高的同比增长率。

2024年09月13日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 预约人数超百万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 预约人数超百万

9月10日下午,全球首个商用三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 XT 非凡大师正式发布。手机还未正式上市时,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好奇的目光,自9月7日开启预订,将于9月20日10:08全面开售。截至9月10日19时45分,华为商城显示,预约人数已突破435万,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2024年09月12日
2024年1-5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 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2024年1-5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 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1—5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79亿元和45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4%和3.2%,共占电信业务收入的7.3%,占比较1—4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2024年06月27日
2024年国产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激增 一季度华为与荣耀领跑

2024年国产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激增 一季度华为与荣耀领跑

6月6日消息,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9%,这是自六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中国手机品牌在这波增长中表现尤为突出,华为和荣耀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分别实现了显著增长。

2024年06月13日
Claude3	问世 AI算力行业商业化应用或将迎来更多可能

Claude3 问世 AI算力行业商业化应用或将迎来更多可能

2024年3月4日,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宣布发布其最新的通用大语言模型Claude3。据悉,Claude3系列大模型,其功能最强大的模型在各种基准测试中均优于OpenAI的GPT-4 和Google的Gemini 1.0 Ultra,是在AI算力行业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

2024年03月08日
2023年我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1倍  且产品价格持续下探

2023年我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1倍 且产品价格持续下探

近年来折叠屏手机在硬件技术和软件系统应用上不断改进优化,以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且市场热度非常可观。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这是自2019年首款折叠屏手机上市以来,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连续4年同比增长超过100%。

2024年02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